
(1).按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遂超乘,右撫劍,左援帶,命驅之出。”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奮袂攘袵,撫劍東顧,而心已馳於 吳會 矣。” 唐 司空圖 《馮燕歌》:“ 馮君 撫劍即遲疑,自顧平生心不欺。”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三:“非貿貿然暴虎馮河、撫劍疾視者所可與議也。”
(2).指從戎。 南朝 齊 謝朓 《和江丞北戍琅琊城》:“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
“撫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按劍(字面動作)
指手按劍柄的動作,常見于古代文獻描寫人物姿态或心理狀态。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右撫劍,左援帶”, 曹植《求自試表》中“撫劍東顧”均通過動作展現人物決斷或激昂之情。
從戎(象征意義)
引申為投身軍旅、參與征戰,如南朝謝朓詩句“撫劍從羁役”,表達對戎馬生涯的呼應。
該詞在詩詞中常承載情感表達:
早期多用于史書描寫具體動作(如《左傳》),後逐漸融入詩詞,成為文人表達家國情懷的意象,兼具動作寫實與精神象征的雙重性。
撫劍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輕輕觸摸劍。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劍客在刀劍之間的動作,展示出他們熟練且獨特的技巧。
拆分部首和筆畫:撫字的部首是手,劍字的部首是刀。撫字的筆畫是8畫,劍字的筆畫是9畫。
來源:撫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筆耕不辍的時代。在曆史長河中,劍作為武器和文化象征,一直被賦予着特殊的意義。
繁體寫法:撫劍的繁體寫法是撫劍。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撫劍的漢字寫法與今天基本相同,隻是書寫的方式有所不同。
例句:他輕輕地撫劍,展現出他精湛的劍術。
組詞:撫劍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近義詞包括觸劍、撫觸劍、撫玩劍。
反義詞:反義詞包括猛劍、劈劍、砍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