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覆公折足的意思、覆公折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覆公折足的解釋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後以“覆公折足”比喻不勝重任,敗壞公事。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二》:“太尉 樊稜 ,司徒 許相 ,皆竊位懷祿,苟進無恥,終無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亦省作“ 覆折 ”。《後漢書·李固等傳論》:“ 李固 據位持重,以争大義,确乎而不可奪。豈不知守節之觸禍,恥夫覆折之傷任也。”《周書·寇洛于謹等傳論》:“及 謹 以耆年碩德,譽重望高,禮備上庠,功歌司樂,常以滿盈為戒,覆折是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覆公折足”是一個源自《周易·鼎》的成語,其本義為“鼎足折斷,導緻鼎中食物傾覆”,後引申為比喻因能力不足而無法勝任重任,最終導緻公事敗壞。以下是詳細解析:

1.出處與字面意義

2.比喻意義

3.用法與特點

4.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文獻中的具體表現,可參考《後漢書》或《周易》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覆公折足》是一個漢字成語,意為“推翻國家,摧毀社會秩序”。下面為你提供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覆(部首:覀,筆畫:18) - 公(部首:八,筆畫:4) - 折(部首:扌,筆畫:7) - 足(部首:⺼,筆畫:7) 來源: 《覆公折足》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十三年》。當時的國君襄公在混亂的戰亂之中,以被推翻的形象比喻國家的動蕩和社會秩序的崩潰。 繁體: 繁體字為《覆公折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稍有不同。但是,《覆公折足》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非常相似,沒有顯著的變化。 例句: 1. 政變導緻了國家的覆公折足。 2. 罪犯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否則社會秩序就會覆公折足。 組詞: - 覆國 - 折服 - 公正 近義詞: - 翻天覆地 反義詞: - 維護社會秩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