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微;微妙。語出《老子》:“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唐 獨孤及 《對诏策》:“至如希微大體,徼妙元鍵,陛下得 黃帝 之遺珠久矣。”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讀<論語>》:“ 釋 氏之棒喝,獨屬不親, 老耼 之徼妙,皆為餘食矣。”
“徼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o miào,其含義與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徼妙”指精微、微妙,強調事物在細節或本質上的深邃與巧妙性。該詞源自《老子》中的哲學思想,原文為:“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其中,“妙”指事物内在的玄妙,“徼”則指外在的邊界或表象,兩者結合表達對事物本質與表象的深入洞察。
《老子》的淵源
“徼妙”最早見于《老子》,用于闡釋“無”與“有”的辯證關系。通過觀察“無”可領悟事物的精妙(妙),通過觀察“有”可把握其邊界(徼),體現了道家對世界本質的探求。
後世引用
唐代獨孤及在《對诏策》中以“徼妙元鍵”形容黃帝的智慧,明代焦竑則在《焦氏筆乘》中借該詞對比佛家與道家思想的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老子》原文或曆代注釋,可參考古籍《道德經》及相關研究文獻。
徼妙(jiǎo miào)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探尋奧妙、尋找難見之物”。徼(jiǎo)指的是徘徊、探尋的意思,妙(miào)表示奇特、神秘。
徼字的部首是彳(chì),總共有6畫。妙字的部首是女(nǚ),總共有11畫。
徼妙作為一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莊子·德充符》一篇中出現了“徼以五師,不過五日而反焉;妙于東海,不過七日而反焉。”的描述。徼妙在這裡形容了一種神秘而不可捉摸的現象。
在繁體中,徼妙的寫法是「徼妙」。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徼妙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徼的寫法是「彫」,妙的寫法是「玅」。古代的字形演變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變化,造成了現代漢字的字形。
1. 想要領悟這種深奧的道理,必須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徼妙。
2. 這幅畫作的構圖很奇特,展現了藝術家對于美的徼妙理解。
1. 徼迹(jiǎo jì):尋找痕迹,追溯過去的經曆。
2. 徼求(jiǎo qiú):尋求,追尋。
1. 神秘 (shén mì):奧妙難解的,不為人所知的
2. 謎底 (mí dǐ):難解之謎的答案
3. 玄妙 (xuán miào):深奧而令人着迷的
常規 (cháng guī):常見、平凡、普通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