覈問的意思、覈問的詳細解釋
覈問的解釋
查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許允 為吏部郎,多用其鄉裡, 魏明帝 遣虎賁收之……既至,帝覈問之。”《續資治通鑒·元仁宗延祐六年》:“中書省言:‘……其諸不法事,宜會覈問。’帝曰:‘朕知 沉明仁 奸惡,其嚴鞫之。’”
詞語分解
- 覈的解釋 覈 é 同“核”③。 筆畫數:; 部首:覀; 筆順編號: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網絡擴展解釋
“覈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hé wè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查問、審查:指通過詳細調查或詢問來核實事實,常用于正式或官方語境中。例如古代官員對案件的審理或上級對下屬的審查()。
2.詞源與結構
- 字形:“覈”是“核”的異體字,本義為“仔細對照、驗證”,與“問”組合後強調通過提問來确認真相。
- 曆史用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中記載:“許允為吏部郎,多用其鄉裡,魏明帝遣虎賁收之……既至,帝覈問之。” 此處指皇帝對官員的審查()。
3.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多用于司法、官場等正式場合,如《續資治通鑒》提到對不法行為的“會覈問”()。
- 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現代更常用“核查”“審問”等詞替代。
4.相關詞彙
5.注意事項
- 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交流中需根據語境選擇更通俗的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術語或相關詞語,可參考《世說新語》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覈問
覈問(hé wè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覈字的左邊部首是谷字旁,右邊部首是角字旁;覈字一共有17個筆畫。
來源:覈問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篇·大宗師》一章中。它指的是嚴肅、準确地詢問或核對事情的真相。
繁體字:覈字的繁體形式為覿。
古時候漢字寫法:覈字的古代寫法多種多樣,主要是在部首的形狀和筆畫的書寫方式上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以嚴厲的口吻覈問了那個學生,以确保他沒有作弊。
2. 老師覈問孩子們的作業,查找錯誤。
組詞:覈測、覈查、覈對。
近義詞:盤問、追究、追問。
反義詞:放任、縱容、默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