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頓的意思、無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頓的解釋

(1).佛教語。謂沒有頓悟。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教習大乘,戒妄調伏,自性還源;無漸而可隨,無頓而可入。”

(2).猶不必。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木樨》詞:“折來休似年時,小窗或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隻消三兩枝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頓"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詞源學和語義學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由否定副詞"無"與動詞"頓"構成。"頓"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下首也",即叩頭觸地動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申為"停頓、止息"之意,故"無頓"原初指"沒有停頓",見于《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頓字的釋義延伸。

二、語義演變 在唐宋文獻中衍生出"無困頓"的引申義,如《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七有"行旅無頓疲"的用例,此處指旅途沒有困頓之苦。明代《字彙》将此列為"頓"的第三義項,并注"困也,疲也"。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列該詞條,但據其構詞法可推證,在當代書面語中多用于表達"不間斷、無阻礙"的抽象含義,如"思緒無頓"等文學表達。

四、方言遺存 據《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記載,在閩南語漳州腔中保留着"無頓着"的短語,意為"沒注意磕碰到",此處的"頓"仍保留古漢語"觸擊"的本義。

網絡擴展解釋

“無頓”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和來源綜合如下:

一、佛教術語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沒有頓悟”,源自佛教語境,強調修行過程中未能達到瞬間領悟的境界。
    例如唐代李華在《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中提到:“無漸而可隨,無頓而可入”,說明修行需循序漸進,無法強行頓悟。

二、引申含義

  1. “猶不必”
    在宋代文學中引申為“不需要”“不必”之意。
    典型例子如辛棄疾《清平樂·木樨》詞中“無頓許多香處,隻消三兩枝兒”,表達無需過多修飾的意境。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引用與權威詞典解釋,更多完整例句可參考查字典及天奇教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拔號北緯本機振蕩器變禮愎谏弊虧鄙子不勝衣才墨之薮才屬瘥劄成允大點大阮大廈棟梁調幹吊挂厎慎踧足梵客飛節芝分力符虎耕屯駻突毫不候正劃分黃心減字木蘭花教育局九二寬空庫庾連衽利于闾裡滿魄民政局末尾怒號喔咿破題凄惋衽席無辨神臂弓射香始創事端首都疏逖私蓄送餞籔箕鳀冠通放脫真委闾狹縫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