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雀。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探雀鷇而未飽,待熊蹯而未熟。” 楊慎 《丹鉛總錄·雀鷇熊蹯》引 南朝 齊 杜弼 《移檄梁武》:“徒探雀鷇,無救府藏之虛。”
“雀鷇”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
“探雀鷇而未飽,待熊蹯而未熟。”
此句以“雀鷇”與“熊蹯”(熊掌)對比,暗喻生活困頓,隻能以幼雀充饑,而珍貴的熊掌尚未煮熟。
南朝齊杜弼《移檄梁武》
“徒探雀鷇,無救府藏之虛。”
此處借“雀鷇”形容資源匮乏,無法解決國庫空虛的困境。
該詞多見于古文、詩詞或曆史文獻,現代語境中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雀鷇》(què k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鳥嘴的尖端”。
《雀鷇》這個詞由部首組成,包括“隹”部和“歹”部。它共有15個筆畫。
《雀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見于《說文解字》,是鄭玄注解中描述鳥喙形狀的一個詞語。
《雀鷇》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雀鷇」。
在古代漢字中,《雀鷇》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時間久遠,我們無法準确知道古代的寫法。
1. 鳥嘴的雀鷇尖端非常鋒利。
2. 我留意到這隻鳥的雀鷇呈現明顯的彎曲。
1. 雀鷇尖:指鳥嘴的尖端。
2. 修整雀鷇:指修剪剝落的鳥嘴尖。
鳥嘴、鳥喙
鳥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