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腯的意思、肥腯的详细解释
肥腯的解释
(1).牲畜兽类膘肥肉厚。《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汉 焦赣 《易林·渐之比》:“文山鸿豹,肥腯多脂。”《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卢言》:“经旬日,其犬甚肥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北令邦》:“﹝毗狸﹞状类大鼠,极肥腯。” 元 王祯 《农书》卷五:“﹝牛﹞固之以牢揵,顺之以凉燠,时其饥饱,以适其性情,节其作息,以养其血气,则其皮毛润泽,肌体肥腯,力有餘而老不衰。”
(2).泛指肥胖。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唐 礼部尚书 祝钦明 ,颇涉经史,不闲时务,博硕肥腯,顽滞多疑。”
(3).指肥壮的牲畜。 汉 蔡邕 《独断》:“凡祭祀宗庙礼牲之别名……豚曰肥腯。” 三国 魏 嵇康 《黄门郎向子期<难养生论>》:“博硕肥腯,上帝是饗。”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烹宰肥腯,沃酹醪醴。”
词语分解
- 肥的解释 肥 é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职)。肥硕(.大而肥胖;.果实大而饱满)。肥马轻裘。 土质含养分多的:肥沃。肥美(.肥沃;.肥壮、丰美)。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
- 腯的解释 腯 ú (猪)肥。 肥胖:“草木节解,鸟兽腯肤。”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肥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牲畜膘肥肉厚
最初用于描述祭祀用的牲畜(如猪、牛、羊)肥壮,如《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其中“腯”特指猪的肥壮(《说文解字》中“豕曰腯”),而“肥”则用于牛羊,合称“肥腯”时泛指祭祀牲畜的丰腴状态。
-
泛指人或动物的肥胖
词义扩展后,可形容人的体态肥胖。例如唐代张鷟《朝野佥载》提到礼部尚书祝钦明“博硕肥腯”,即用此词描述其身形臃肿。
-
代指肥壮的牲畜
在祭祀语境中,“肥腯”也直接指代用作祭品的健壮牲畜,如汉代蔡邕《独断》记载:“豚曰肥腯”。
二、词源与演变
- 构词分析:由“肥”(多脂)和“腯”(猪肥壮)复合而成,最初强调祭祀用牲口的标准。
- 语义扩展:从特指祭祀牲畜,逐渐泛化为形容一般性肥胖,甚至带贬义地描述人体态。
三、文献例证
- 《易林·渐之比》:“文山鸿豹,肥腯多脂”,形容动物肥硕。
- 葛洪《抱朴子·道意》:“烹宰肥腯,沃酹醪醴”,指用肥壮牲畜祭祀。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肥腯”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仿古语境,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祭祀、肥胖或牲畜)。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肥腯
肥腯是一个形容词,常用来描述人体肥胖的状态。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肥(⺼肉,10画)+腯(蒙⺼,16画)。肥腯一词源于汉语,广义上指的是身材肥胖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食物过于油腻或者物体过于臃肿。
在繁体中,肥腯的写法为“肥肥膩膩”。这种写法较为常见,且便于区分。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所不同。但是,肥腯这一词汇在古代并没有出现过,因此没有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这是一些关于肥腯的例句:
1. 她穿着一身肥腯的衣服,在阳光下显得更加臃肿。
2. 这种食物油脂太多,容易让人变得肥腯起来。
3. 他虽然有些肥腯,但是他的笑容依旧灿烂。
肥腯的组词包括:肥胖、臃肿、过重。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体肥胖的状态。
肥腯的近义词有:胖、肥胖、臃肿。这些词语可以互相替换,表达相似的意思。
肥腯的反义词是:瘦。与肥腯表示相反的状态是瘦,即身材消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