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袍的意思、霜袍的詳細解釋
霜袍的解釋
白色綢袍。 宋 蘇轼 《菩薩蠻·贈徐君猷笙妓》詞:“夜闌殘酒醒,惟覺霜袍冷。”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袍的解釋 袍 á 中式長衣:袍子。長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舊時軍人相稱)。袍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後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誼”、“袍袍故舊”)。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筆
網絡擴展解釋
“霜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白色綢袍,常用來形容顔色潔白如霜的袍服。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由“霜”(比喻白色)和“袍”(長衣)組合而成,指代白色長袍,強調其質地(多為綢緞)與顔色(如霜般潔白)。
- 引申意象:在文學中常用來營造清冷、素雅的意境,如蘇轼詞中“惟覺霜袍冷”一句,既描繪衣袍顔色,也暗示環境的寒涼與心境的孤寂。
2.字詞分解
- 霜:本義為地面水汽凝結的白色冰晶,引申為“白色”(如“霜鬓”)或“寒冷”(如“霜風”)。
- 袍:古代指長衣,材質多樣(如棉、綢、皮),此處特指綢緞質地的長袍。
3.文學出處
- 宋代蘇轼《菩薩蠻·贈徐君猷笙妓》中“夜闌殘酒醒,惟覺霜袍冷”是典型用例,通過“霜袍”的冷感強化了酒醒後孤寂的氛圍。
4.權威性與用法
-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現代使用較少。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均以“白色綢袍”為唯一釋義,低權威性網頁内容與此一緻,可采信。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袍的意思
霜袍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秋天寒冷時地面上的霜水覆蓋,形成白色的袍狀。它可以用來形容寒冷的氣候或者描述一種冰冷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袍的主要部首是衣字旁,總共包含了1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霜袍一詞最初出自于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一詩中的“濕羅裳”。後來漸漸演變為“霜袍”。在繁體字中,霜袍的寫法為「霜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霜袍的寫法會略有不同,常常被寫為「霜襃」,其中襃是一個較為古老的寫法。
例句
1. 秋天的清晨,田野上鋪滿了白色的霜袍。
2. 外面的寒風刺骨,我不禁打了一個冷戰,好像身上長滿了霜袍。
組詞
霜袍沒有特定的組詞形式,但可以與形容天氣寒冷的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如“霜寒”、“霜冷”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霜衣、霜甲、霜冰
反義詞:日暖、冰消、雪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