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恣的意思、從恣的詳細解釋
從恣的解釋
放縱;放肆。《易緯是類謀》:“雞失羊亡,臣從恣,主方佯。” 鄭玄 注:“雞失羊亡,謂不復生賢輔佐,故臣放恣其欲。”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口腹從恣,魚肉之蠹也。”《漢書·張敞傳》:“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義也。”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恣的解釋 恣 ī 放縱,無拘束:恣意。恣肆。恣睢。恣情。恣行無忌。 方言,舒服:透恣。睡得真恣。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從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放縱、放任、不加約束。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
本義與核心釋義:
- 放縱、放任:指行為或心意不受拘束,肆意妄為。這是該詞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含義。它強調對自我欲望、行為或情緒的完全不加節制,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與“任性”、“驕縱”相關聯。
- 來源依據:此釋義是《漢語大詞典》等大型權威辭書對“從恣”的首要解釋。例如,《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從恣”意為“放縱”。
-
引申義與用法:
- 驕縱、傲慢:由放縱的行為态度引申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特征。
- 隨心所欲、恣意妄為:強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不顧及規則、後果或他人感受。
- 來源依據:這些引申義和具體用法在《辭源》、《古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體現,并通過古代文獻用例得到印證。
-
文獻例證(增強權威性):
-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谷永傳》中批評當時的權貴:“方今四夷賓服,皆為臣妾,……無怵惕之憂,内無忿懑之志,無窘乏之慮,無驕從恣之心。” 這裡的“驕從恣之心”就是指驕橫放縱的心态。此例證見于《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
- 《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記載馬皇後訓誡宗族:“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無香薰之飾者,欲身率下也。以為外親見之,當傷心自敕,但笑言太後素好儉。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倉頭衣綠褠,領袖正白,顧視禦者,不及遠矣。故不加譴怒,但絕歲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猶懈怠,無憂國忘家之慮。知臣莫若君,況親屬乎?吾豈可上負先帝之旨,下虧先人之德,重襲西京敗亡之禍哉!” 其中雖未直接出現“從恣”,但上下文描述的正是外戚可能因恩寵而走向“從恣”的危險,相關解讀在《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常被引用來說明此類語境。
權威參考來源(基于真實存在的經典辭書,因版權限制無法提供直接鍊接,請通過圖書館或官方授權數據庫查詢):
-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對“從恣”有明确詞條釋義及文獻例證,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巨著。
- 《辭源》(第三版):收錄古漢語詞彙,對“從恣”的源流及古義有精當解釋。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收錄并解釋了“從恣”,并常引用《漢書》、《後漢書》等經典文獻中的相關語境作為例證。
- 《古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同樣收錄該詞,提供詳細釋義和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從恣”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óng zì,意為放縱、放肆,通常用于描述行為或态度不受約束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放任、不加節制,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過度自由或缺乏規矩的行為。
- 結構:由“從”(依順)和“恣”(放縱)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順從放縱”,即放任自我。
古籍出處與例句
-
《易緯是類謀》
“雞失羊亡,臣從恣,主方佯。”
(鄭玄注:臣子因失去賢能輔佐而放縱私欲)。
-
《鹽鐵論·散不足》
“口腹從恣,魚肉之蠹也。”
(批評貪圖口腹之欲的奢侈行為)。
-
《漢書·張敞傳》
“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義也。”
(強調尊貴者應自我約束,不可放縱)。
-
古代詩詞
宋代鄧肅《質夫和來》:“雨意朝來猶許重,安得相從恣嘲弄。”
明代胡直《澄江秋水篇》:“憶昔遊從恣經過,江頭花底奈春何。”。
使用場景
- 文學語境:多用于古文或詩詞,描述人物行為或情感的不羁。
- 批評性表述:指摘他人行為失當,如“口腹從恣”“臣從恣”等。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放縱、放肆、恣意、驕縱。
- 反義詞:克制、收斂、自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詩詞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繃拽邊沿不移時倉俗癡雲充箱傳為笑柄穿小鞋春色撩人戴竿調署惡戾阿曲耳聰目明發話發瘗豐昵風帏扶将崗嶺缟衣狗裘乖亡骨塵舞孤進橫批洪門獎賞儉泰驕猜家鼠解骖推食節授金阊金螭堇堇兩樣子淋巴結六相率陀天院妙解瞥脫傾悅清雲權佞取巧圖便沈泉飼草送款碎紅碎瑣套服讨功套褲添酒調元制眺瞻停緩象箸玉杯系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