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大地的屬性。《易·坤》:“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孔穎達 疏:“言坤道柔順,承奉於天以量時而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西北,乾道也;東南,坤道也。東南奈何?曰:其土薄而水淺,其生物滋。”
(2).猶婦德。 唐 柳宗元 《禮部賀冊太上皇後表》:“母儀有光,坤道克順。”
(3).猶婦道。指婦女。 沙汀 《淘金記》九:“我們坤道人家,就是想不開呀。”
“坤道”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大地的屬性
源自《周易·坤》的哲學概念,指大地柔順、承載萬物的特性,與“乾”(天)相對。如《易·坤》提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強調坤道順應天道而行。
自然地理的象征
宋代宋祁在《宋景文公筆記》中提出“西北為乾道,東南為坤道”,認為坤道對應東南方向,象征土地肥沃、生物繁茂的自然特征。
婦德與女性規範
古代文獻中,“坤道”常代指女性應遵循的德行,如唐代柳宗元《禮部賀冊太上皇後表》中“母儀有光,坤道克順”,強調女性柔順、持家的美德。
對婦女的統稱
現代語境中,“坤道”可泛指女性群體。例如作家沙汀在《淘金記》中寫道“我們坤道人家,就是想不開呀”,此處即指女性。
“坤道”的核心含義圍繞“大地屬性”展開,并延伸至社會倫理(如婦德)和特定領域(如道教)。需注意語境差異:哲學與文學中多指自然或女性特質,宗教中則為性别區分稱謂。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原文或道教典籍。
《坤道》是指自然界中的萬物生長、變化的規律和道理。它代表着大地的柔順力量,象征着柔順、溫和、包容的性格。
《坤道》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土”字部首,右邊是“又”字部首。總共由9畫組成。
《坤道》一詞來源于《易經》中的“乾坤”卦。在《易經》中,“乾”代表天,而“坤”則代表地,二者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宇宙萬物的形成和變化之道。
在繁體字中,《坤道》的寫法為「坤道」。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坤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上面多加了一筆,類似于兩個橫折,表示地面的平坦穩固。
1. 坤道之美在于堅實穩健,柔順包容。
2. 掌握了自然界的坤道,才能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組詞:坤典、坤德、坤蘊。
近義詞:地道、實在、溫柔。
反義詞:剛烈、剛勁、剛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