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militerate] 識字較少的人
識字不多的成年人。如:農村中建立了許多夜校,正在積極提高半文盲的文化水平。
半文盲指具備基礎讀寫能力但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通常表現為僅能認讀少量漢字、難以理解複雜文本或進行書面表達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及語言學研究角度進行解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識字不多,閱讀和寫作能力很差的人”,強調其讀寫能力遠低于社會平均水平。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教育大辭典》
從教育統計角度界定為“未能完成基礎掃盲教育,僅掌握500-1000個常用漢字,無法應對日常生活基礎文本的人群”。
來源: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辭典》
“半”表示不完全,“文盲”原指不識字的人(“盲”引申為“認知缺失”)。該詞誕生于20世紀中國掃盲運動時期,用于描述脫盲進程中的過渡狀态。
當代語境中衍生出“功能性半文盲”,指雖能認字卻難以理解說明書、合同等實用文本的人群(如《語言與社會》期刊,2019年)。
據教育部《全國掃盲工作報告》(2020年),我國半文盲率已降至3%以下,但老年群體及偏遠地區仍是重點改善對象。研究指出,半文盲現象與早期教育資源短缺直接相關(《中國教育發展研究》,2021年)。
術語 | 核心差異 |
---|---|
文盲 | 完全不具備讀寫能力 |
半文盲 | 僅掌握基礎漢字,無法應用複雜文本 |
功能性文盲 | 雖識字但缺乏理解專業信息的能力 |
參考資料
“半文盲”指識字量較少、文化水平較低的成年人,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隨着社會發展,“文盲”标準已從單純識字擴展為多維度:
“半文盲”不僅涉及識字量,更需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其定義從傳統讀寫能力延伸至數字素養、持續學習能力等維度,反映了社會對綜合素質的更高要求。
藹然仁者白魚登舟憊竭繃巴吊拷簸蕩采服裁許赪膚籌兵臭味相投觸寒吹牛拍馬炊砂作飯錯發錯落參差丹楹攧唇簸嘴發家緻業芳茗伏辨古冶子海凫後叙回憶録昏擦剌激激近名覺寤醵斂攔子軍棱郭冷暖自知了也蓮掌樓舡軍帽憑女曲排镩頻行瓊玉囚山全氣屈盡屈造人存政舉肉眼山谷體涉獵申冤吐氣是猜水激則旱,矢激則遠輸錢泰山鴻毛坦床踏鞽拖車未齒巍然聳立文卷香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