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的意思、半途而废的详细解释
半途而废的解释
[do sth.by halves;leave off sth.halfway;give up halfway]∶废:停止。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
陛下持之不坚,半途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韩愈《论淮西事宜状》
详细解释
见“ 半涂而废 ”。
词语分解
- 半途的解释 一半路途;半道;半中间半途而废详细解释见“ 半涂 ”。
- 废的解释 废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废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废除。废黜(罢免,革除)。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废弃。废止。废置。因噎废食。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废话。废品。废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
专业解析
半途而废,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在达到目标之前就停止了努力。其核心含义在于未能完成既定的任务或目标。
详细释义:
-
字面与核心含义:
- 半途: 指路程或事情进行到一半的地方。
- 废: 停止,废弃,放弃。
- 合义: 走到半路就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坚持到底。强调的是在过程中放弃,导致前功尽弃或目标无法实现。
-
权威词典解释:
-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半途而废”指“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 《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更为详细:“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这个解释点明了其比喻义和核心问题——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
-
近义词辨析:
- 有始无终: 与“半途而废”意思非常接近,都指做事开头做得不错,但不能坚持到结束。
- 浅尝辄止: 侧重于对知识、问题等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不求深入理解或解决,程度可能比“半途而废”更浅。
- 功亏一篑: 强调事情快要成功时因为最后一点努力没做到而失败,失败点更接近终点;“半途而废”则强调在过程中放弃,放弃点可能在早期、中期或后期,不特指接近成功时。
-
反义词:
- 坚持不懈: 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 持之以恒: 长久地坚持下去。
- 善始善终: 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
-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断地雕刻(原意指雕刻一件器物)。
-
出处与典故:
- “半途而废”一词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遵循正道行事,(如果)半途而废,我是不能停止(追求正道)的。这里孔子用“半途而废”来批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
-
用法示例:
- 学习外语需要长期积累,不能半途而废。
- 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这么多资源,现在放弃就是半途而废。
- 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常常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形象地描绘了做事未能坚持到底的状态,是告诫人们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和责任感的常用成语。其权威释义明确指向做事未完成而中途停止,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
“半途而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做事没有坚持到底,中途放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面含义
- “半途”:指走到一半的路程,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
- “废”**:停止、废弃**。合起来即“走到中途就放弃”,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2.出处与典故
这一成语源自《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原意是批评那些不能坚持正道的人。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做事缺乏恒心。
3.用法与语境
- 批评性用语:多用于指出他人或自己因懈怠、困难而放弃目标的行为。
例:“学习外语若半途而废,最终只会前功尽弃。”
- 激励劝诫:提醒他人要坚持不懈。
例:“既然开始了,就别半途而废!”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有始无终、浅尝辄止、功亏一篑。
- 反义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
5.现实意义
该成语强调坚持的重要性,适用于学习、工作、个人目标等场景。例如:健身计划中途放弃、项目执行到一半搁置等,均可用“半途而废”形容。
这一成语以简洁的四个字,生动揭示了人性中常见的弱点,同时传递了中华文化对“毅力”和“恒心”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门剥卸飙车弊本碧阑补败残碣草码常与蜑丁电瓷短罢端伟轓邦风波海钢利高冥贡赐广种薄收龟奴花奶奶黄膏黄屋会宁慧语精蓝鯨鵬进旅退旅尽命涓壒菌蠢开朗开凿夸世两得其中利名卖官麻蓝蛮气梦破默感谋始齧指袍服七羽曲学多辨仁至义尽肉理三互法时乖史皇拾遗石英钟素听田服投亲乡家饷项系道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