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針砭》的意思
“痛下針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病情進行深入剖析和診斷治療,進行嚴厲的批評或批判。這個成語是形容醫生以針灸治療疾病時,對病人産生強烈的刺痛,帶來病痛的劇痛感。引申意義上,它指的是以批評或批判的方式來療治某人或解決某個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痛下針砭”的拆分部首是“字心幾钅”,它由四個字組成,各自的筆畫如下:痛(疒 9畫)、下(一 1畫)、針(金 9畫)、砭(石 9畫)。
來源和繁體
成語“痛下針砭”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記載出自唐代韓愈的文章《和悼郊廟文》。它的繁體字為「痛下針砭」,與簡體字寫法相比,隻是采用了繁體的書寫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一種繁體形式稱為“篆書”或“須書”,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書體。在篆書中,成語“痛下針砭”的寫法為「痛下針砭」。這種寫法在古代非常常見,但在現代逐漸被簡化和統一為現代的漢字書寫形式。
例句
1. 這位教練對選手要求非常嚴格,經常以痛下針砭的方式指導他們的訓練。
2. 在研究讨論會上,專家們對這個研究課題進行了痛下針砭的批評,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3. 對待問題不應該避重就輕,需要勇于痛下針砭,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組詞:痛入骨髓、針鋒相對、砭石之策等。
2. 近義詞:苛刻批評、嚴厲批評等。
3. 反義詞:寬容體諒、寬宏大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