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痛下針砭的意思、痛下針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痛下針砭的解釋

針砭:古代以砭石為針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徹尖銳地批評錯誤,以便改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痛下針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一、基本含義
“針砭”原指古代用砭石(一種石制醫療工具)刺穴治病的療法。成語整體比喻以尖銳、嚴厲的方式批評錯誤,促使對方徹底改正,帶有“切中要害、不留情面”的意味。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清史稿·藝術傳·徐大椿》,原文提到徐大椿所著《慎疾刍言》一書“為溺于邪說俗見者痛下針砭”,即通過深刻批評糾正錯誤觀念。

三、用法特點

  1. 語境: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強調批評的深刻性和針對性。
  2. 結構:動賓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如“痛下針砭的言論”。
  3. 感情色彩:中性偏嚴肅,需根據上下文判斷褒貶。

四、例句參考

五、注意延伸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引申為“果斷采取治療措施”,但此用法較罕見,建議優先采用主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痛下針砭》的意思

“痛下針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病情進行深入剖析和診斷治療,進行嚴厲的批評或批判。這個成語是形容醫生以針灸治療疾病時,對病人産生強烈的刺痛,帶來病痛的劇痛感。引申意義上,它指的是以批評或批判的方式來療治某人或解決某個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痛下針砭”的拆分部首是“字心幾钅”,它由四個字組成,各自的筆畫如下:痛(疒 9畫)、下(一 1畫)、針(金 9畫)、砭(石 9畫)。

來源和繁體

成語“痛下針砭”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記載出自唐代韓愈的文章《和悼郊廟文》。它的繁體字為「痛下針砭」,與簡體字寫法相比,隻是采用了繁體的書寫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一種繁體形式稱為“篆書”或“須書”,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書體。在篆書中,成語“痛下針砭”的寫法為「痛下針砭」。這種寫法在古代非常常見,但在現代逐漸被簡化和統一為現代的漢字書寫形式。

例句

1. 這位教練對選手要求非常嚴格,經常以痛下針砭的方式指導他們的訓練。
2. 在研究讨論會上,專家們對這個研究課題進行了痛下針砭的批評,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3. 對待問題不應該避重就輕,需要勇于痛下針砭,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組詞:痛入骨髓、針鋒相對、砭石之策等。
2. 近義詞:苛刻批評、嚴厲批評等。
3. 反義詞:寬容體諒、寬宏大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