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水的意思、絶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水的解釋

1.橫渡江河。2.斷流。

詳細解釋

1.橫渡江河。《孫子·行軍》:“絶水必遠水;客絶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内,令半濟而擊之,利。”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維檝不設,雖良工不能以絶水。”《新唐書·李密傳》:“ 世充 復營 洛 北,為浮梁,絶水以戰。”

2.斷流。《史記·河渠書》:“漕從 南陽 上 沔 入 襃 , 襃 之絶水至 斜 ,間百餘裡,以車轉,從 斜 下下 渭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水(jué shuǐ)是古漢語詞彙,由“絶”與“水”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橫渡江河 或隔絕水流,多用于軍事或地理場景。以下從形、音、義三方面詳解:


一、字形與字源


二、具體釋義

  1. 橫渡江河

    指穿越河流,尤用于軍事行動。

    例:《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侯将伐齊,絶水而陳(陣)。”

    (晉侯率軍渡河後列陣,準備攻齊)。

  2. 隔絕水流

    指截斷水源或利用水勢設防。

    例:《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韓信)乃壅水上流,引軍半渡而擊龍且,佯敗還走……決壅囊,水大至,楚軍大半不得渡。”

    (韓信截斷河水,誘敵半渡時放水淹敵)。


三、文獻用例與演變


四、權威辭書釋義


五、相關詞彙


結論:“絶水”是具象化的軍事與地理術語,承載古代戰争策略與治水智慧,其語義核心始終圍繞“跨越”與“阻斷”水體的雙重動作,體現了漢語單字組合的凝練性與動态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絶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橫渡江河

    • 指軍事或交通行為中跨越河流的行動,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戰略描述。例如:
      • 《孫子·行軍》提到:“絶水必遠水;客絶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濟而擊之,利。”
      • 《新唐書·李密傳》記載:“世充複營洛北,為浮梁,絶水以戰。”
  2. 斷流

    • 指水流被截斷或自然枯竭,常見于水利或地理相關的記載。例如:
      • 《史記·河渠書》描述:“漕從南陽上沔入襃,襃之絶水至斜,間百餘裡,以車轉,從斜下下渭。”

二、其他信息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孫子兵法》《史記》等原文,或結合權威詞典(如漢典)的詳細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黑白唐被滿變臉變色筆立避世金馬側載嗔喝持備丑腳楚社辭采從戎殿上虎地裂鼎折迩室風旋赴死如歸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廣車詭晦孩赤筕筜紅利厚意畫舸黃帝扈閣徦狄潔晰寄滅進克進賢冠蹶蹙課鈔鐐盎領納媚嬌猛惡那個馕糠難苦槃桓偏吝剽劫破蕾起生全護茸母三走唦啞噬菌體庶頑宋景詩送信兒隋琛廳子都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