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唇弄舌的意思、調唇弄舌的詳細解釋
調唇弄舌的解釋
亦作“ 調唇弄舌 ”。 1.耍嘴皮子,縱談。《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況在私衙中,料無外人來往,恣意調脣弄舌。”《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倘然當官告理,且不顧他聲名不妙,誰奈煩與他調唇弄舌!”
(2).搬弄是非。 明 汪廷讷 《獅吼記·争寵》:“調唇弄舌,莫非駡詈之言。”
詞語分解
- 調唇的解釋 搬弄是非。 明 單本 《蕉帕記·鬧題》:“敢來調脣,自招人唾駡,費我香濜。”
- 弄舌的解釋 掉弄口舌;饒舌。 宋 張先 《滿江紅·初春》詞:“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筆·瞿醉漁》:“痛楚時,猶以‘團團離海嶠’四句弄舌,亦自不俗。”
網絡擴展解釋
“調唇弄舌”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搬弄是非或說長道短的行為,具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通過言語挑撥、制造矛盾,或背後議論他人是非。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由“調唇”和“弄舌”兩個動詞短語組成,強調言語上的不當行為。
- 注音與讀音:拼音為tiáo chún nòng shé(部分文獻标注為多音字,也可讀作diào chún nòng shé)。
2.出處與用例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明代小說《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原文為“恣意調唇弄舌”。
- 其他用例:在《二刻拍案驚奇》中也有類似用法,如“誰奈煩與他調唇弄舌”。
3.用法與延伸
- 語境適用:多用于批評他人背後議論、挑撥離間,或形容輕浮的言語行為。
- 近義詞:調嘴弄舌、調舌弄唇(出自《八義記》)。
- 英文翻譯:可譯為 stir up enmity 或 tell tales out of school。
4.注意事項
- 權威性差異:漢典和成語詞典的解釋更為可靠,而部分網頁(如)内容需謹慎參考。
- 現代適用性:該成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醒世恒言》或《二刻拍案驚奇》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調唇弄舌》的意思
《調唇弄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能夠說話或歌唱得很好,娴熟地運用語言,引申為口才好、說話能言善辯的意思。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調唇弄舌》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讠”、“口”、“舌”,共有16個筆畫。
3. 來源
《調唇弄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範睢蔡澤列傳》。範睢是當時的一位著名辯論家,他善于演講辯論,故被稱為“調唇弄舌”,後來成為形容口才好的成語。
4. 繁體
《調唇弄舌》的繁體字為「調唇弄舌」。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調唇弄舌》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變化,其中“調”字在古代常用的寫法為“調”,“舌”字的古代寫法為“舌子”,整個成語的寫法為「調唇弄舌子」。
6. 例句
他說話非常有條理,口才極佳,真可謂《調唇弄舌》。
7. 組詞
調理、調整、唇齒、弄虛作假、舌戰群儒
8. 近義詞
辯口、能言善辯、巧舌如簧
9. 反義詞
笨口拙舌、啞口無言、緘口不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