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縗粗 ”。粗麻布喪服。《漢書·王莽傳上》:“時 武王 崩,縗麤未除。”《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故知鐘鼓非樂雲之本,縗麤非隆殺之要。” 李善 注:“哭泣縗麤,隆殺之服,哀之末。”《舊唐書·李訓傳》:“ 守澄 以 訓 縗粗,難入禁中,帝令 訓 戎服,號 王山人 ,與 注 入内。”
關于“缞麤”這兩個字的解釋如下:
缞麤(shuāi cú)這個詞是一個古漢語詞語,缞字的聲調為一陰平,麤字的聲調為四聲。缞麤的意思大緻為“破碎、破爛”的意思。
缞字包含了缶部和豐部兩個部首,其中缶部作為主部位,表示器皿,豐部則表示形容詞的含義。缞字的總筆劃數為15個,其中缶部為5畫,豐部為10畫。麤字則是由麥部和且部兩個部首構成,總筆劃數為18個,麥部為7畫,且部為11畫。
缞麤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現已經很少被使用。在古代的文獻中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廣韻》這本字典中有關于缞麤這一詞語的解釋,意思為衣帶破碎,衣袂破爛。
缞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縗麤。其中縗字的繁體形式為上面三個點加上缶部,下面是舊字形的多了一個缶部,總共有16個筆劃。麤字的繁體形式為頂部一個二字形加上麥部,下面是舊字形的且部,總共19個筆劃。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缞字的形狀并不是現代的方塊形式,而是類似于郭勒的形狀。缞字的郭勒形式中,上面兩個點表示聲調一陰平,下面的兩個點則表示缶部。麤字在古時候的書寫形式也有一些不同,形狀類似于一個上半部為單人形的麥字。
例句:
1. 屋内擺放的陳設已經入不敷出,家具都已經缞麤不堪。
2. 這條裙子已經多次修補,現在也開始缞麤了。
缞麤的組詞:
缞麤不堪、缞麤不堪一日之用、缞麤褴褛、漸漸缞麤、坐不安閑、破舊不堪、殘缺不全、破碎破爛
缞麤的近義詞:
殘破、破舊、破爛、褴褛、破損
缞麤的反義詞:
新穎、完好、整潔、收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