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逾的意思、遲逾的詳細解釋
遲逾的解釋
猶言拖延過期。 清 林則徐 《參劾京控咨交遲延職名折》:“除已經審明陸續咨結,并有行提要證未能剋期到案者,均經照例咨展外,覈計索審限期,尚無遲逾。”
詞語分解
- 遲的解釋 遲 (遲) í 慢,緩:遲緩。遲笨。遲鈍。遲疑。遲重(恘 )。遲滞。 晚:遲到。遲暮,遲早。推遲。延遲。 姓。 早速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逾的解釋 逾 ú 越過,超過:逾期。逾常(超過尋常)。逾分(坣 )(過分)。逾越。逾恒(超過尋常)。 更加:逾甚。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遲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í yú,其核心含義為拖延或超過規定期限。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字義拆分:由“遲”(意為時間晚、延誤)和“逾”(意為超過、越過)組合而成,字面指時間延誤且超出既定限制。
-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語,描述未按時完成某事或錯過截止時間,常見于正式場合的批評或指責。
曆史與語境
- 古代用例:
- 曾用于官員未按時上朝、學子延誤科舉考試等場景,如清代林則徐在奏折中提及“覈計索審限期,尚無遲逾”,指審核案件未超期。
- 現代擴展:
- 可泛指任何未遵守時間約定的行為,如項目延期、文件提交超時等。
用法與例句
- 書面批評:
“因遲逾提交報告,導緻項目進度受阻。”
- 法律/公文:
“逾期未繳費者,按遲逾處理。”
注意事項
- 使用頻率:現代口語中較少見,更常見于法律、公文或曆史文獻。
- 近義詞:逾期、延誤、拖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文獻中的用例(如林則徐奏折原文),可參考、5、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逾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時間或行動的延遲或超過。下面是關于遲逾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遲(chí)的組成部首是辶 (chuò),總共有11畫;
- 逾(yú)的組成部首是辶 (chuò),總共有11畫。
來源:
遲逾是兩個獨立的漢字,遲和逾分别有自己的意思和用法。遲表示時間上的滞後,而逾表示超過或越過某個限度。兩個字結合在一起,構成了遲逾,意為延遲或超過一定的限度。
繁體:
遲逾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遲逾在古代是以略有不同的形狀書寫的。具體的字形變化不僅有部首的差别,而且每個字的結構和筆畫順序也有所不同。然而,現代漢字的形式和書寫規範已經統一,使得遲逾的寫法變得一緻。
例句:
1. 他常常遲到,讓大家等了很久。
2. 考試時間已經逾過,你不能再繼續寫作了。
組詞:
延遲、遲疑、遲滞
近義詞:
滞後、耽誤、延誤
反義詞:
按時、準時、即時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