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ve a full figure]∶形容人體态豐滿
(2) [fertile]∶[土地]豐饒
在豐腴的草甸上放牧
(3) [rich]∶豐富
豐腴的酒席
豐滿。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三:“她洗過臉……被熱水刺激了的皮膚更顯得紅中泛白、豐腴瑩潔。” 沙汀 《困獸記》二:“這新來的是一個中等身材,體态豐腴的女性。”
(1).豐裕富厚。 宋 歐陽修 《祭杜祁公文》:“士之進顯於榮祿者,莫不欲安享於豐腴。” 清 朱彜尊 《水木明瑟園賦》:“逼茶塢之蔥青兮,占稻田之豐腴。” 康濯 《東方紅》第二章:“這一路略帶傾斜的平原地面,真是豐腴旺壯,郁郁蔥蔥。”
(2).豐滿肥胖。 宋 宋祁 《玃贊》序:“但性不躁動,肌質豐腴, 蜀 人炮蒸以為美味。” 明 宋濂 《宋九賢遺像記》:“﹝ 周子 ﹞頤下豐腴,脩目,末微聳。” 清 李漁 《慎鸾交·悲控》:“你與下官分别之後,不瘦也罷了,為甚麼倒豐腴潤澤起來。”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七:“一個三十來歲生得很豐腴的女人,從堆草的房裡急忙走了出來。”
(3).濃郁醇厚。 宋 蘇轼 《寄周安孺茶》詩:“香濃奪蘭露,色嫩欺秋菊; 閩 俗競傳誇,豐腴面如粥。” 明 解缙 《湘獻王神道碑文》:“詩歌豐腴清麗,飄飄有出塵之想。”
(4).豐盛飽滿。 徐遲 《我們工地的農場》:“不是用羊毛,而是用豐腴的水稻織制而成的一張張金黃色的地氈一直鋪開到天邊。”
“豐腴”是一個多義形容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詳細解釋:
形容人體态豐滿
指身材勻稱、健康圓潤,常用于形容女性體态優美。與“肥胖”“臃腫”不同,豐腴強調胖瘦得宜、肌膚瑩潤的健康美。例如茅盾筆下的“豐腴瑩潔”皮膚,或沙汀描述的“體态豐腴的女性”。
形容土地豐饒
指土地肥沃、物産豐富,如“豐腴的草甸”。徐遲曾用“豐腴的水稻”形容農田的富饒。
形容事物豐富
可指資源、宴席等豐盛,如“豐腴的酒席”。
豐腴與“肥胖”的差異在于:
文學作品中的典型用法可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查閱相關文獻。
豐腴是形容一個人身體肥胖、豐滿的狀态。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體态或者形象,通常帶有褒義的意味。
豐腴的拆分部首是一丨一,它是由3個筆畫組成的。
豐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指人的身體豐滿而富有魅力。豐腴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
豐腴的繁體字是豐腴。
在古代漢字中,豐腴的寫法是“豐”和“武”的組合。
她長得身材豐腴,像個花園裡盛開的花朵。
豐腴的組詞有豐腴如山、豐腴飽滿等。
豐腴的近義詞有豐滿、肥胖、飽滿。
豐腴的反義詞有瘦削、消瘦、幹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