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墳籍的意思、墳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墳籍的解釋

古代典籍。《後漢書·郭太傳》:“﹝ 郭太 ﹞就 成臯 屈伯彥 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新唐書·褚亮傳》:“每暇日,訪以政事,讨論墳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墳籍之始,肇自 羲 黃 ,盛於 周 漢 ,衍于 梁 晉 ,極于 隋 唐 。” 章炳麟 《文學說例》:“兩 宋 以降,斯道漸普,然有所述作,猶號曰古文辭,其稱謂不能無取於墳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墳籍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詞源本義

"墳籍"由"墳"與"籍"組合而成。"墳"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墓也",但作為典籍義項時特指上古文獻,《尚書序》稱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辭源》修訂本)。"籍"本指書冊,《漢書·藝文志》載"皆滅去其籍",此處即指典籍(《漢語大詞典》)。二者組合初指上古帝王典冊,後泛指古代重要文獻。

二、引申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解釋:"墳籍,古代典籍;典籍。"其使用範疇包括兩類:

  1. 特指先秦重要文獻,如《三墳》《五典》等失傳古籍
  2. 泛指具有曆史價值的經典著作,如《後漢書·郭泰傳》"就成臯屈伯彥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古代漢語詞典》)

三、曆史流變

該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使用頻率達到高峰,《晉書·皇甫谧傳》載"谧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穑,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中國曆史大辭典》),此處"典籍"即與"墳籍"同義,體現其作為文化載體的核心地位。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墳籍"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出現于學術文獻,如《中國古籍編撰史》指出:"漢代學者整理先秦墳籍,開創了文獻校勘的學術傳統"(《中國學術名著提要》)。其構詞理據仍為研究古文獻學的重要課題。

網絡擴展解釋

“墳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én jí,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典籍,尤其與經史類文獻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3.詞源與演變

4.其他可能的解釋

5.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刷刷柏塗碧幢鉢盂層峙拆襪線長驅直進齒粲篡代醋母打拱大絃颠歌方者梵書封金挂印奮翼軌據皓蒼秏費後葉黃琉璃混水摸魚僵巴绛都春假人潔流靜化盡頭矶嘴居震浪木蠡谷冥暮名師默谏謀識木柹嫩碧骠悍起磨輕安青巾秋毫之末全麻遶圜衽席無辨日場桑穰紙侍姬十樣景雙飛翼疏爽肆掠松籁逃返惟垣鄉僻纖小小心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