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人的意思、凍人的詳細解釋
凍人的解釋
受凍之民。《穆天子傳》卷五:“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 漢 賈誼 《新書·禮》:“故禮,國有飢人,人主不飧;國有凍人,人主不裘;報囚之日,人主不樂。”
詞語分解
- 凍的解釋 凍 (凍) ò 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凍結。凍害。凍餒。 湯汁凝成的膠體:魚凍。肉凍。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凍得慌。防凍。凍傷。凍瘡。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别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凍人”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與其字面組合相關:
-
使人感到寒冷:
- 解釋: 這是“凍人”最直接和常用的含義。“凍”指寒冷、冰凍,“人”指對象。合起來指(天氣、環境等)寒冷到讓人難以忍受,或低溫直接作用于人體使人感到寒冷刺骨。
- 例句: “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這天氣真是凍人。” / “站在冰天雪地裡,寒氣凍人。”
- 來源: 此釋義基于“凍”和“人”的基本字義組合,符合漢語構詞邏輯。在描述寒冷天氣或體感時廣泛使用。可參考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中對“凍”字的釋義(如“受冷或感到冷”義項)及構詞法說明。
-
使人凍僵或凍傷:
- 解釋: 這是程度更深的含義,強調低溫對人身造成的傷害性後果,如凍僵、凍傷甚至凍死。
- 例句: “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長時間暴露,足以凍人。” (此用法相對較少,更常見于強調極端寒冷後果的語境)。
- 來源: 此義項同樣源于“凍”字的核心含義(如“冰凍”、“凍傷”義項)與“人”的結合。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等大型辭書中對“凍”字相關義項的解釋。
重要區分:
- “凍人” vs “動人”: “凍人”與“動人”發音相同(dòng rén),但含義截然不同。“動人”指感動人、打動人(如“動人的故事”),而“凍人”指寒冷侵襲人。在書面和口語中需根據語境仔細辨别。
“凍人”一詞的核心含義與低溫寒冷相關,主要指“使人感到寒冷” ,在特定語境下也可指“使人凍僵或凍傷” 。其理解依賴于對“凍”字(寒冷、冰凍)和“人”字(對象)基本義的掌握。使用時需特别注意與同音詞“動人”的區别。
參考資料:
- 釋義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 補充參考《漢語大詞典》(普及本),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凍人”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
現代常用義(形容詞性)
指寒冷到極緻,使人難以忍受。常用于描述天氣或環境,帶有誇張或幽默的表達效果。
示例:
- “今天零下20度,真是美麗‘凍人’。”(此處為雙關用法,諧音“動人”)
- 的造句“小雪,雪花輕飄,美麗‘凍人’”也印證了這種修辭手法。
-
古代文獻義(名詞性)
指受凍的百姓,屬于文言用法,出自《穆天子傳》《新書·禮》等古籍。
典籍引用:
- 《穆天子傳》:“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
- 賈誼《新書·禮》:“國有凍人,人主不裘。”(意為國家有受凍百姓時,君主不穿皮裘)
補充說明:
現代網絡語境中,“凍人”常通過諧音制造反差效果(如“美麗凍人”),而古代用法因時代變遷已較少使用。需注意區分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安固奧斯特洛夫斯基阿助霸史崩隤缏子碧疏菜羊插話赤符寸壤地皇定向培育發閃風塵物表諷脅鈎深圖遠歸壹過江之鲫寒房號踯黃缯緩獄華藕火煙賤行家獸擊剝計部驚白爵鷇捔巧課時刻治良然樓艓羅行靡拉披發纓冠青穟瓊島春雲铨筦屈筆裙腰日工撒潑打滾聖慮衰敝悚慨讨亂特故藤本植物氃氋銅塹透背推移瓦龍人文石物識謑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