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寸土。 唐 李德裕 《蚍蜉賦》:“睹封穴而知雨,驗寸壤而得泉。” 元 王恽 《玉堂嘉話》卷八:“自堡障行四驛,始入沙陀,際陀所及,無塊石寸壤。”
寸壤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極微小的土地,常用來形容極其有限的空間或資源。以下從詞典學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作為長度單位(約3.33厘米),引申為極短、極小的象征,強調事物的微小或稀缺性。
本義指土壤、土地(《說文解字》:“壤,柔土也”),後擴展為地域、疆土範疇。
合成詞義:字面指“一寸見方的土壤”,實際喻指面積微不足道的土地或極其有限的資源。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指極小的一塊土地”,強調其空間或資源的局限性。
例證:宋代王安石《寓言》詩:“物盈尚有竭,德寸終無枯。争如寸壤勤,萬世保不污。” 以“寸壤”對比廣闊土地,突出微小事物亦可承載永恒價值。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标注為書面語,釋義“極小的土地”,多用于文學或哲理表達,暗含珍惜微小資源的寓意。
常見于古典詩文,通過“寸壤”與“滄海”“廣廈”等宏大意象對比,表達積少成多、珍惜微末的哲理(如王安石詩例)。
多用于強調資源稀缺性或發展空間的局限,如“城市寸壤寸金”“科研需争寸壤之機”。
(參考《漢語同義詞詞典》
參考資料:
“寸壤”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拼音:cùn rǎng
詞性結構:由“寸”(獨體字)和“壤”(左右結構)組成,字面意為“極小的土地”。
核心意義
指極小的土地或領域,常形容空間或資源的極度有限性。例如:
比喻延伸
可用于抽象語境,如形容個人發展受限、生活空間狹窄等場景。例如:“寸壤難容大志”。
如需進一步查閱完整文獻,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闆畫比綴鲿科春耕辏泊凗凒達成大工告成刀室大熊座多多少少惡戰伏從岡比亞孤澹海底撈針邯鄲翰林院毫不含糊黃鐡礦黃芽菜悔戾撿洋落兒棘地解貢蹐門金錢蟹酒幌具伏開夥攬權老勁老先獵物鱗淪禮至陸麥録續率野賣券滿志迷蕨奇南香情說蜻蜓艇耆欲齊足并驅石漠飾裝衰絕疏蕪太宜人挑夫條治痛史王尼歎五侯七貴西成細大不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