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辭藻。 漢 王粲 《硯銘》:“墨運翰藻,榮辱是若。”《新唐書·李百藥傳》:“翰藻沉鬱,詩尤其所長。” 章炳麟 《文學總略》:“是皆名理之言,諸子之鼓吹也,而以精富才藻為目,足知 晉 時所謂翰藻者,正在此類。”
“翰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文采、辭藻,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的精妙或文人的才華。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采與辭藻
指文章或詩詞中語言的華麗與精妙,強調文字的藝術性和情感表達。例如《新唐書·李百藥傳》提到“翰藻沉鬱,詩尤其所長”,即形容其詩文辭藻深厚且富有感染力。
詞源解析
文學才華的象征
常用于贊美文人的卓越才能,如章炳麟在《文學總略》中提到“晉時所謂翰藻者,正在此類”,強調其與名理之言的結合。
文化寓意
部分解釋認為,“翰藻”組合還寄托了高風亮節、博古通今等品德與學識的期許。
多用于文學評論或對文人、作品的褒揚,如“腆贶寵贲,翰藻遙頒”(《為袁石寓複開封太府》),表達對他人文采的贊賞。
“翰藻”既指具體的文采辭藻,也承載了對文學藝術性和文人品格的贊美。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文學總略》等文獻。
《翰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優美的文章或雄美的詩詞。它可以用來形容文學作品中的華麗辭藻和精湛的文筆。
《翰藻》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翰”字的“羽”部,右邊是“藻”字的“艹”部。它總共有12個筆畫。
《翰藻》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是周朝時期的經典文獻之一。原文中用“草藻”來形容文字的美感,後來逐漸演變為“翰藻”。
《翰藻》的繁體字為「翰藻」,保留了原詞的意義和基本結構。
在古時候,「翰藻」的寫法并不完全與現代相同。例如,早期的寫法中,“翰”的字形可以是“⿱⺍羽”,“藻”的字形可以是“⿱艹曹”。隨着字形的演變與規範化發展,現代的寫法逐漸成為主流。
他的詩歌真是翰藻橫生,字字珠玑。
- 翰墨:指文人學士的筆墨。 - 藻鑒:指文學作品中的華麗辭藻和精湛的文筆。 - 翰章:指文人的詩文作品。
華麗、優美、辭藻豐富、辭章燦爛。
平淡、平庸、乏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