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禮的意思、相禮的詳細解釋
相禮的解釋
贊禮。《國語·楚語上》:“問誰相禮,則 華元 、 駟騑 。” 南朝 梁 沉約 《梁三朝雅樂歌·俊雅之三》:“百司揚職,九賓相禮。”《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 徐達 相禮到客人坐定了席,正要‘請湯!’‘請酒!’是件贊唱,忽然不見了他。”《東周列國志》第五五回:“﹝ 齊景公 ﹞既至 絳州 ,見了 晉昭公 , 昭公 設宴享之。 晉國 是 荀吳 相禮, 齊國 是 晏嬰 相禮。”
詞語分解
-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相形見绌。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 禮的解釋 禮 (禮) ǐ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乶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刼 )。禮治。克己複禮。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
網絡擴展解釋
“相禮”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贊禮,指在禮儀活動中擔任引導或協助的角色,多見于古代文獻。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贊禮:即協助主持禮儀程式,确保儀式順利進行。例如在祭祀、宴會等場合,由專人負責引導賓客行禮或唱和儀式步驟。
2.古籍用例
- 《國語·楚語上》提到“問誰相禮?則華元、驷騑”,指華元、驷騑二人擔任禮儀引導。
- 《二刻拍案驚奇》中描述:“徐達相禮到客人坐定了席”,說明徐達在宴席中負責禮儀引導。
3.發音與用法
- 讀音:通常讀作xiāng lǐ,但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存在多音現象,如“相”作動詞時讀xiàng(如“相禮”指引導他人行禮)。
- 近義詞:襄禮、贊禮。
4.擴展場景
- 古代重要場合如祭祀、外交聘問等,常由專人“相禮”。例如鄭定公聘問晉國時,子太叔擔任“相禮”角色。
- 也可用于日常禮儀,如互緻問候時表示尊重,但此用法較少見(低權威來源提及,需謹慎參考)。
5.與現代用法的關聯
- 如今“相禮”一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儀或文學作品中仍可能遇到。其核心意義仍圍繞“禮儀協助”展開。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國語》《二刻拍案驚奇》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禮的意思
相禮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指的是人們在見面時互相緻意、問候并交換禮物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相禮的拆分部首為目和示,其中目表示與目有關的義項,示表示與示相關的義項。相禮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相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禮儀文化,古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以互相尊重和友好為基礎,因此在見面時會進行相禮的行為。
繁體
相禮(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相禮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們見面時,互相鞠躬行相禮。
組詞
相互、收禮、贈禮
近義詞
問候、緻意
反義詞
冷漠、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