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賣的意思、摽賣的詳細解釋
摽賣的解釋
标價出賣。摽,通“ 标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爾時天下已亂, 肅 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
詞語分解
- 摽的解釋 摽 à 緊緊地捆綁物體使其相連:椅子腿活動了,用鐵絲摽住。 比着:摽着勁幹。 用胳膊緊緊地鈎住:他倆摽着胳膊走。 親近,依附(多含貶義):他們摽在一塊兒。 落:摽梅。 打,擊:“長木之斃,無不摽也”。
- 賣的解釋 賣 (賣) à 拿東西換錢,與“買”相對:賣菜。賣身。買賣。賣方。賣狗皮膏藥(喻說得好聽,實際上是騙人)。 背叛祖國、親友或自己的良心:賣友,賣國求榮。賣身投靠。 盡量使出力氣:賣力。賣命。賣勁兒。
網絡擴展解釋
“摽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讀音與基本含義
- 拼音:biāo mài(“摽”通“标”,讀作biāo,而非biào)。
- 釋義:指“标價出售”或“公開售賣”,強調通過明确标價的方式出售物品。
2.曆史背景與引證
-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記載魯肅在東漢末年亂世中“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赈窮弊結士為務”。此處描述他變賣田産、救濟貧困的行為,體現“摽賣”的實際應用場景。
3.字形與通假關系
- “摽”為通假字,本字為“标”,表示“标明價格”之意。這種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4.現代適用性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言文研究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标價出售”“公開拍賣”等現代詞彙替代。
“摽賣”是古代經濟活動的術語,核心在于“标明價格進行交易”,其曆史用例和字形演變反映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摽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摽賣(biāo mà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以高價賣掉。它的拆分部首為扌(手部偏旁)和賣(賣字的聲旁),總共有12個筆畫。《康熙字典》稱《摽賣》為俗字。
《摽賣》一詞的來源和繁體字沒有明确的相關信息。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關于《摽賣》的具體古代寫法,本文無法提供準确答案。
以下是《摽賣》的例句:
1. 他們不惜代價摽賣了家裡的老字號。
2. 這個商人靠着摽賣國内珍稀物品大賺一筆。
一些與《摽賣》相關的詞語:
組詞:摽售、抛摽、摽客。
近義詞:高價售賣、出售、販賣。
反義詞:低價售賣、購買、收購。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