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遊的意思、鼎遊的詳細解釋
鼎遊的解釋
謂魚遊于鼎釜。比喻無生路。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魚嗟鼎遊,蛟悲涸投。帆歸錦水何時又。”參見“ 鼎魚幕燕 ”。
詞語分解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 遊的解釋 遊 ó 人或動物在水裡行動:遊泳。遊水。 不固定:遊資。遊走。遊牧。遊行。遊學(古指離開本鄉到外地或外國求學)。遊擊。遊弋。遊離。遊子(離家久居外鄉的人)。 河流的一段:上遊。中遊。下遊。 交往,來往
網絡擴展解釋
“鼎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傳統解釋
“鼎遊”字面指“魚在鼎釜中遊動”,比喻身處絕境、毫無生路。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如明代陳汝元《金蓮記·生離》中“魚嗟鼎遊,蛟悲涸投”,通過“鼎魚幕燕”的典故(魚在鍋中、燕在帷幕上)暗喻危險境地。
-
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有觀點認為“鼎遊”可形容人在多個領域遊刃有餘,類似“全能”。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二、字義分解
- 鼎:古代三足兩耳的烹煮器具,象征權力(如“問鼎”),亦指“大”或“正當”。
- 遊:原指水中行動,引申為流動、不固定(如“遊牧”),或從容行走(如“遊覽”)。
三、用法與例句
- 古籍用例
明代戲曲《金蓮記》用“鼎遊”描寫角色陷入絕境,與“鼎魚幕燕”呼應,強化危機感。
- 現代語境
該詞較少使用,若需表達“多領域出色”,更常見“遊刃有餘”“多面手”等表述。
四、争議與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出“全能”含義,可能混淆了“鼎”的象征意義(如“鼎立”指三方并立)與“遊”的靈活性。建議優先采用傳統解釋,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左傳》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遊》是一個意思豐富的詞彙,它可以拆分為“鼎”和“遊”兩個部分。根據部首,我們可以得出“鼎”的部首是“鼎”,而“遊”的部首是“行”。
“鼎遊”一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認為它源自于《詩經》中的一句詩:“穆穆文王,于疾言不容,于鼎之醢,于鼓之皤,于敝裳之褪。”意為“莊重的文王啊,說話的時候令人感到肅然,能夠使鼎的犧牲上供,能夠吹響豹皮大鼓,雖然穿着破舊的衣服,但也不妨礙他擔任重要職務。”由此可以看出,“鼎遊”意味着在重要的場合中自由而優雅地遊蕩。
繁體字中,“鼎遊”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書寫:鼎(鑫鼎旁、玉鼎旁)、遊(雲旁、敞頂、水旁、旅旁),這些寫法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變體。
下面是一些關于“鼎遊”的例句:
1. 他在聚會上鼎遊于衆人之間,展現出了他的風采和魅力。
2. 在這片美麗的山水之間,他心無旁骛地追尋自然的鼎遊。
3. 無拘無束的“鼎遊”讓他一直保持着年輕的心态。
在構詞方面,與“鼎遊”相關的詞彙有很多,如“鼎力相助”、“徜徉”、“遊蕩”等。這些詞彙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鼎遊”的意義。
總結而言,“鼎遊”是指在重要場合中自由而優雅地遊蕩,具有莊重和自信的态度。它與自由、舒適、尊貴等概念相關聯,并且可以通過不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來傳達和表達。相反,與“鼎遊”相對的詞彙可能包括“束縛”、“困頓”等,它們體現了相反的概念和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