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問不聞的意思、不問不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問不聞的解釋

不問也不聽。形容因某種原因對周圍事物很淡漠。《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 李紈 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子。”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于是隻好襲用仙傳的古法,裝聾作啞,置之不問不聞之列。”參見“ 不聞不問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問不聞”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對周圍事物持冷漠态度,既不主動詢問,也不關心聽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1. 經典出處
    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描述李纨喪偶後的狀态:“雖居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子。”。
    ——此例通過對比物質豐裕與精神淡漠,強化了成語的貶義色彩。

  2. 現代用例
    魯迅在《三閑集·在鐘樓上》中運用此詞:“裝聾作啞,置之不問不聞之列。”。
    ——體現對現實問題的刻意回避态度。


用法與辨析


延伸理解

該成語強調主觀上的冷漠,而非客觀能力不足。例如,李纨在《紅樓夢》中因守寡而封閉自我,屬主動選擇“不問不聞”;而魯迅筆下則暗含對社會現實的無奈疏離。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紅樓夢》原文或魯迅雜文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問不聞這個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對事物不感興趣,不去探索和了解。它可以拆分為不、問、不聞三個部分。其中,問是由口和門組成的部首,表明與問相關的意義;聞是由門和兄(現代漢字寫作耳)組成的部首,表示與聽覺相關的意義。 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在繁體中,不問不聞的寫法為「不問不聞」。在古代漢字中,問的寫法源自古代象形文字,形似門,代表人與外界交流,發問的意義。聞的寫法則源于古代象形文字,形似耳朵,代表聽覺的感知。 一個例句可以是:他對這個問題不問不聞,完全沒有興趣。 與不問不聞相關的詞語有很多,如漠不關心、不理不睬等,它們都表示對事物不感興趣或不重視。而與不問不聞相反的詞語則可以是關心、詳細了解等,它們表示對事物感興趣并積極去了解。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