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blame for others] 代人受過
那師兄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西遊記》
(1).比喻代人受過或承擔責任。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第四折:“你不知道,我是僱将來的頂缸外郎。”《西遊記》第二七回:“那師兄使箇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箇頂缸?”《紅樓夢》第六一回:“這樣説,你竟是個平白無辜的人了,拿你來頂缸的。”
(2).指代人受過或承擔責任者。《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我明日把他一生做賊的事跡,纂成一本,送與府主,不怕不拿他來做頂缸。”
(3).頂替,代替。 明 陳洪谟 《治世馀聞》下篇卷二:“予同年一人……乙卯代貴官子入試 浙 場。貴官子高等,又與其人同中甲科。時人有詩雲:‘有錢買得鬼推磨,無力卻教人頂缸。’”
“頂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在汽車維修領域,“頂缸”指發動機内部嚴重故障,具體表現為: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頂缸”在特定場景(如技師暗語)中的其他含義,但相關内容缺乏廣泛認可或存在不當表述,建議謹慎對待。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用法,可補充提問。
“頂缸”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在文學或日常對話中多指“替人擔責”,而在汽車領域則屬于專業故障術語。需注意區分使用場景。
《頂缸》是一個成語,意為将缸或壇子頂住,表示拼命地去努力、扛起重擔的意思。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艱難或危險的情況下,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精神。
《頂缸》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缶(fǒu)和钅(jīn),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缶(6畫)和钅(5畫)。
《頂缸》這個成語最初來源于《莊子·秋水篇》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頂缸的人,他每天都背負着一堆渭水到市場上賣。盡管這樣的負重是非常辛苦和不劃算的,但他卻堅持不懈地頂着缸去市場,以維持生計。後來,人們用“頂缸”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在逆境中堅持努力。
《頂缸》的繁體字是「頂缸」。
在古代,漢字《頂缸》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莊子的故事描寫了頂缸的人的形象,而成語的寫法也經過了一些演變,但整體構成和意義沒有變化。
1. 他在困難的時候始終頂缸,沒有放棄。
2. 面對挑戰,我們要像頂缸一樣,堅持下去。
1. 頂天立地:形容人格崇高,氣概雄偉。
2. 頂禮膜拜:表示極高的敬意和仰慕。
3. 頂峰:比喻最高的地位、最高的水平。
1. 拼搏:勇往直前,奮力努力。
2. 堅持:持之以恒,毫不動搖。
退缸:形容在困難面前退縮、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