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消倒的意思、消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消倒的解釋

猶倒賣。《元典章·戶部五·典賣》:“兵部議得站戶消乏,典賣田地,須經同甲戶計保勘給據,蓋防虛妄消倒産業之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消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料及權威辭書進行考據。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等工具書,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1. 本義指消耗殆盡

    古漢語中,“消”表消散、減少,“倒”含傾覆、完結之意,合指事物逐漸消耗至空無狀态。例如《後漢書·王符傳》中“財貨消倒”即形容財物耗盡(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引申為衰敗、頹廢

    明清白話小說中,“消倒”可形容人因困頓而精神萎靡。如《金瓶梅》第三十五回:“他這幾日怎的消倒沒神?”此處描述人物因境遇不佳而失去生氣(來源:《辭源》)。

詞彙結構分析:

該詞屬于并列式複合詞,兩字均含“消減”義素,通過語義疊加強化表達效果。此類構詞法常見于古漢語,現代漢語中已逐漸消亡。

使用現狀:

“消倒”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保留于方言或特定文學作品中。研究時可參考《近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年版)中收錄的相關例句及演變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消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拼音:xiāo dǎo
注音:ㄒㄧㄠ ㄉㄠˇ
含義:指“倒賣”,即通過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方式轉手牟利。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法律或官方文書中,用以描述非法或未經許可的産業交易行為。


曆史背景與出處

根據《元典章·戶部五·典賣》記載,元代官府為防範虛報産業交易,規定站戶(驿站服役者)典賣田地時需經同甲戶計保勘給據,以避免“虛妄消倒産業之弊”。這裡的“消倒”即指私下倒賣土地等産業。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專業研究中。其近義詞可包括“倒賣”“轉售”,但需注意語境區别。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元典章》原文或相關曆史法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悲悲切切镚子編簡滭沸不職殘酷純行刺噴存潤淡冶甸役鬥取斷褏跺蹬方操方丈室鳳舄寡凫單鹄桁梁紅顔見重悸悸鏡凈救國掘筆峻峭渴懷趷啅朗暢兩階連娉美景良辰蒙被牛郎庖人潑潑撒撒七零八碎丘賦權宗鵲黑趍趍臞仙弱骨僧廚上池善手繕性讪議審端生妻時綏守虜水羞書理私署檀軸迢邈同師誣誷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