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出甚多,濕透衣服。形容極其惶恐羞愧。 明 張居正 《答宗伯董浔陽》:“頃賢郎至,辱華翰奬借,爛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汗流洽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àn liú qià yī,具體解析如下:
指汗出極多,濕透衣服,主要用于形容人在極度惶恐、羞愧或緊張時的狀态。與單純描述出汗的"汗流浃背"不同,此成語更強調心理層面的窘迫感。
最早見于明代張居正的《答宗伯董浔陽》:
"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意為:讀到您的來信,讓我羞愧惶恐到汗水濕透衣衫。此處通過誇張手法,表達對他人贊譽的惶恐不安。
成語 | 側重點 | 典型場景 |
---|---|---|
汗流洽衣 | 心理羞愧或惶恐 | 面對批評或過度贊譽時 |
汗流浃背 | 生理勞累或炎熱 | 體力勞動或高溫環境 |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適用于文學創作或特定語境下的修辭。日常交流中可用"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等替代。
《汗流洽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同一屋檐下一同工作,汗水交流濕透了衣服。形容共同努力工作,互相協作,達到了高度的默契。
成語《汗流洽衣》的部首拆分是氵(水部首)和衣(衣服的意思)。拼音為hàn, liú, qià, yī。
《汗流洽衣》的總筆畫數為18畫。
《汗流洽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元年》:“汗之如雨下,流俨衣。”後來形成了現在的成語,用來形容工作上的同仁互相辛勤努力,互相支持的場景。
《汗流洽衣》的繁體字為「汗流洽衣」。
古時候寫《汗流洽衣》這個成語的方式與現在基本相同,字形也基本一緻。
1. 他們之間合作得很好,總是能夠做到汗流洽衣。
2. 這個團隊的成員互相配合,工作效率很高,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内汗流洽衣地完成任務。
流汗、洽談、衣着、汗水、衣衫、濕透
心手相應、融洽一體、合作無間
水火不容、各自為政、獨來獨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