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見精要。《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嘏 常論才性同異”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嘏 既達治好正,而有清理識要,如論才性,原本精微,尠能及之。”
“識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識見精要”,即見解或認識能夠抓住事物的關鍵和精要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傅嘏傳》裴松之注引晉代傅玄的《傅子》,描述傅嘏“有清理識要,如論才性,原本精微”,稱贊其分析問題時見解精辟、邏輯嚴密()。
多用于形容對複雜問題的深刻理解,或對理論、觀點的提煉能力。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如漢典、滬江詞典)及曆史文獻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來源。
《識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理解、領悟事物的關鍵和要點。
《識要》的部首是讠(讠是“言”的又名),共有8個筆畫。
《識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西京雜記·蔔子》:“識要,思慮之所至也。”意思是指思考、思慮的過程。
《識要》這個詞的繁體字是「識要」。
在古代,識要的漢字寫法并不一樣。例如,秦漢時期使用的是「識要」的寫法,晉唐時期使用的是「識要」的寫法,明清時期開始逐漸演變成現代的寫法-「識要」。
1.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抓住問題的識要,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2. 經過多次的實踐和總結,他逐漸摸索到了解決這個難題的識要。
3. 讀一本好書,要善于抓住其中的識要,而不僅僅是流于表面的知識。
識字、識别、要點、要領、關鍵。
要領、關鍵、核心、要點。
表面、表象、片面、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