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溫和的品性立身處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徵》:“寬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唐 李翺 《左仆射傅公神道碑》:“夫人 南陽 張氏 ,柔立善斷。”
“柔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柔立”由“柔”(柔軟、溫和)和“立”(堅定、穩固)組成,形容柔韌與堅定并存的特質。既可指物體兼具彈性與穩固性,也可形容人處世時既保持溫和品性,又堅守原則。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獻,後延續至唐代,說明其曆史淵源深厚。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品德評價中,強調平衡與智慧的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人物志》等文獻,或通過漢典、查字典等平台查閱詳細釋義。
柔立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柔軟而有力,形容物體柔軟卻能夠立起來的特性。它的主要含義是具有柔韌性和彈性的象征。
柔立的部首是⺡(疒字旁),筆畫數為七。
柔立一詞由“柔”和“立”兩個字組成。其中,“柔”的意思是柔軟、柔順,表示物體具有彎曲和彈性的特性;“立”的意思是直立、挺立,表示物體能夠堅定地豎立起來。
柔立的繁體字為「柔立」。
在古代,柔立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也是由兩個字組成。
1. 這塊海綿非常柔立,手感很舒適。
2. 她的意志柔立,不容易被擊倒。
柔弱、立場、柔道、堅立、剛柔并濟。
柔軟、柔韌、彈性。
剛硬、僵硬、不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