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 代稱諸侯之妻。《左傳·定公十四年》:“從我而朝少君。” 孔穎達 疏:“少君,猶小君也。君為大君,夫人為小君。”
(2).尊稱他人之妻。 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謝逸謝薖》:“一日, 惠洪 過溪堂,見 無逸 ( 謝逸 )所居一室,生涯如 龐藴 ,少君方炊,稚子 宗野 汲水, 無逸 誦書掃除,見師放帚大笑曰:‘聊復爾耳。’”
(3).年幼之君。《左傳·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訪,是以求長君。”
(4). 漢武帝 時 齊 方士名。姓 李 ,以祠竈、辟谷、卻老之方往見 武帝 。謂祠竈,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可以不死。事見《漢書·郊祀志上》。 漢 王充 《論衡·道虛》:“ 武帝 之時,有 李少君 ,以祠竈辟穀卻老見上。” 宋 梅堯臣 《溫成皇後挽詞》:“歌欲傳《長恨》,人将問 少君 。” 清 陳孟楷 《湘煙小錄·香畹樓憶語》:“鰥目炯炯,恒至嚮晨,雖有 鴻都 、 少君 之術,似亦未易措置也。”
(5).泛指道士。 唐 賈島 《過楊道士居》:“無話 瀛洲 路,多年别少君。”
(6).舊時敬稱他人之子。《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弟那年在 江西 糧道任時,将小女許配與統制少君。”
“少君”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周代諸侯之妻的稱謂
源自《左傳·定公十四年》,指諸侯的正妻,與“大君”(君主)相對,後也用于尊稱他人的妻子。
年幼的君主
常見于曆史文獻,如《左傳·哀公六年》提到“少君不可以訪”,指未成年的統治者或繼位時年齡較小的國君。
漢武帝時期的方士李少君
據《漢書·郊祀志》記載,李少君以煉丹、辟谷等方術聞名,曾向漢武帝進言通過煉丹益壽延年。
泛指道士或方士
因李少君的影響,後世常以“少君”代指修道之人。
敬稱他人之子
舊時社交中的禮貌用語,用于稱呼對方的兒子。
其他補充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漢書》等典籍原文。
《少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年少時的君主或君主的妻子。它常用來形容某個年輕的國君或公主。
少君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小”和“口”,其中“小”是指小的、少的意思,“口”是指口腔或說話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8。
少君一詞源自古代中國的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古代有關君主和妃子的故事和傳說中,常用“少君”來形容年幼的君主或君主的妻子。繁體字為「少君」。
在古代,少君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經曆了一些演變。例如,在古代,有些文獻中可能會寫作「少君」。
1. 這位少君在年幼時就登基為君主,引領國家走向繁榮。
2. 傳說中,少君是一位美麗而聰慧的公主,她以她的智慧和善良深受人民的愛戴。
少君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和成語,例如:少君登基、少君出閣、少君才子等。
近義詞有:年少君主、幼君、年幼國君。
反義詞有:老君、太後、年長君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