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假的意思、登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假的解釋

猶言仙去。對帝王死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告喪,曰天王登假。” 孔穎達 疏:“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列子·黃帝》:“天下大治,幾若 華胥 之國,而帝登假,百姓號之。” 張湛 注:“假當為遐。” 清 方苞 《釋蘭谷傳》:“ 康熙 六十一年冬入賀萬壽節,既至而 聖祖 皇帝已登假。” 魯迅 《阻*********移家杭州》詩:“ 錢王 登假仍如在, 伍相 隨波不可尋。”參見“ 登遐 ”。

謂升至某種境界。《莊子·德充符》:“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郭慶藩 集釋:“登假即登格也。假格古通用。”《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成玄英 疏:“登,昇也;假,至也。”《淮南子·精神訓》:“終始若環,莫得其倫,此精神之所以能登假於道也。” 高誘 注:“假,至也。上至於道也。”《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登假皇穹,鋪衍下土。” 李善 注:“假,至也。言衆瑞升至於皇天,鋪衍於下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登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且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一、帝王去世的諱稱

  1. 基本釋義
    “登假”最初是對帝王、君主離世的委婉說法,意為“仙去”或“升天”。例如《禮記·曲禮下》中記載:“告喪,曰天王登假。”孔穎達疏解釋為“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即用“登假”隱晦表達帝王逝世。

  2. 用字與通假
    這裡的“假”通“遐”(遠),故“登假”也作“登遐”,指帝王靈魂升至遙遠仙境。例如清代方苞在《釋蘭谷傳》中寫道:“聖祖皇帝已登假。”

  3. 文學引用
    魯迅《阻郁達夫移家杭州》詩雲:“錢王登假仍如在”,即以“登假”暗指南宋錢王去世。


二、升至某種境界

在部分語境中,“登假”還可引申為精神或修為升華至更高層次,例如《列子·黃帝》提到“帝登假”,張湛注解為“假當為遐”,暗示帝王修為達到超凡境界。但這種用法較為少見,多與哲學或玄學相關。


其他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列子》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登假"這個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登假的意思

《登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上朝請示。在古代,臣子或者官員需要向皇帝或者上級官員彙報工作、請示意見時,需要登上朝廷進行讨論。這個成語也可引申為請示上級領導或者彙報一件事情。

部首和筆畫

《登假》的部首是“⺶”(身部),它的拆分字體是“⺶”和“日”,總共包含了9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登假》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宮廷制度,官員需要登上朝廷假山或者假山頂端進行請示或者彙報。在繁體字中,“登假”的寫法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傳統的古代漢字書寫規範,《登假》的書法會略有變化,總體形狀還是較為相似的。

例句

1. 他今天一早就登假去向上級領導請示重要事情。

2. 請你登假去向老師請幾天假缺席參加比賽。

組詞

登門、登堂、登山、登高、登記等。

近義詞

請示、上呈、述職等。

反義詞

自作主張、獨斷專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