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cancy] 不足的數額和名額;空額
編制尚有三名缺額
(1).不足或少于規定的數額。《清文獻通考·田賦一》:“如有民地缺額,督撫詳查開除。”如:這個廠的生産,第二季度沒有完成計劃,由于全廠職工的努力,到三季度已補足缺額。
(2).空出的職位或名額。 張天翼 《小彼得·皮帶》:“ 梁副官 告訴 炳生先生 ,處裡出了個司書缺額,處長說給 炳生先生 補。”
“缺額”是一個名詞,指實際數量少于規定或預期的情況,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不足的數額或名額
空出的職位或名額
語境應用:
① 經濟領域:資金缺額(“2006年資金缺額1.41億美元”);
② 軍事/組織管理:部隊人員缺額(“部隊拉到燕子矶整補缺額”);
③ 職場場景:崗位缺額(“處裡司書職位出現缺額”)。
語法特點:
通常作賓語,如“填補缺額”“存在缺額”,反義詞為“滿額”或“超額”。
“缺額”既可表示數量短缺(如資金、指标),也可指待填補的職位空缺,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其使用場景涵蓋經濟、行政、職場等多個領域,是描述資源或人力不足的常用詞。
缺額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quē é”,意思是缺失的位置或空缺。
這個詞的部首是缺(quē),由左邊的缺字旁構成,表示缺少、不足的意思。額(é)是一個獨體字,表示附加的數量或空間。缺額的總筆畫數為13畫,其中缺部4畫,額部9畫。
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見于南朝宋兒女英雄傳:“今缺額,既複本處。”這裡的“缺額”指的是空缺的職位或地位。
在繁體中文中,“缺額”保持了與簡體中文一樣的寫法。
古時候,“缺額”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廣韻》中記載有一個古代漢字“缺”(音jué),也表示缺少的意思,但其構造和部首與現代“缺”字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缺額”的例句:
根據“缺額”的意思,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與“缺額”相關的近義詞有:空缺、空缺位置。
與“缺額”相反的詞是:滿額、完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