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善于憑借正反兩方面的條件,及時因勢利導,以達目的。二,指陰、陽。亦具體指吉與兇、善與惡、得與失等。語本《易·繫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孔穎達 疏:“貳,二也。謂吉兇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兇二理以濟民之行也。欲令趨吉而避兇,行善而不行惡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體三才之茂,踐得二之機。” 李善 注:“子曰:‘知幾其神乎! 顔氏 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而未嘗復行。’ 韓康伯 曰:‘在理則昧,造形則悟, 顔子 之分也,失之於幾,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遠而復,故知之未嘗復行也。’”
(2).謂一舉而得雙虎。 春秋 魯 大夫 卞莊子 刺虎的故事。見《史記·張儀列傳》。《晉書·姚萇載記》:“吾欲移兵嶺北,廣收資實,須 秦 弊 燕 迴,然後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莊 得二之義也。”
“得二”在現代漢語中并非一個廣泛使用的固定詞彙或成語,其含義需要根據具體語境來分析。從漢語詞典和語言使用的角度看,它主要有以下兩種可能的解釋方向:
數學計算或概率中的結果表示:
古漢語或特定語境中的特殊用法(較少見):
總結釋義:
得二 (dé èr)
動詞短語。
- (主要含義) 指在計算、分配、隨機抽取或滿足特定條件後,獲得數字“2”作為結果。常用于數學、遊戲計分、物品分配等具體情境。
- 例1: 方程解得
x = 2
,即得二。- 例2: 抽籤抽到二號球,視為得二。
- 例3: 完成任務目标二,得二 分。
- (罕見含義) 在特定古文或語境中,可能表示“得到兩份”、“獲得次等(第二等)”或其他特定結果。此用法需嚴格依據上下文判斷,現代漢語極少使用。
釋義來源參考:
“得二”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典籍和典故,具體如下:
指善于利用對立統一的條件,因勢利導以達到目的。這裡的“二”代表陰陽、吉兇、善惡、得失等對立概念,源自《周易·繫辭下》中“因貳以濟民行”的思想。孔穎達在注疏中提到,《周易》通過吉兇二理引導民衆趨吉避兇、行善去惡。例如《文選·王文憲集序》中“踐得二之機”,即強調把握對立面的辯證關系以成事。
指卞莊子刺虎的典故,出自《史記·張儀列傳》。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卞莊子利用兩隻老虎争鬥後兩敗俱傷的機會,一舉捕獲雙虎,後引申為“坐收漁利”的策略。如《晉書·姚萇載記》中引用此典,形容以智謀輕松取勝。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原文或典故細節,可查閱《周易》《史記》等文獻。
苞屦楚幽賜隱蔥籠麤且戴幹盜徒恩除二馬服低做小府幹負氣仗義戈蘭高地哥子刮闆乖踳妫汭寒鼈涵涵含辛忍苦荷蒉橫蠻槐蟬蝴蝶廳毀龀疆疆奸私擊瓯積朔九舉舉劾馂饔餽歲利捷嶙嶒倫經羅趙緑車面面俱圓模堇鵬擒樸趾源憑吊清厲裙襕熱官三敗之辱善賈生炒熱賣身微力薄神逸太侈蹄聲凸版印刷望禮雺墨霞矯閑粹香醅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