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得二”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广泛使用的固定词汇或成语,其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从汉语词典和语言使用的角度看,它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的解释方向:
数学计算或概率中的结果表示:
古汉语或特定语境中的特殊用法(较少见):
总结释义:
得二 (dé èr)
动词短语。
- (主要含义) 指在计算、分配、随机抽取或满足特定条件后,获得数字“2”作为结果。常用于数学、游戏计分、物品分配等具体情境。
- 例1: 方程解得
x = 2
,即得二。- 例2: 抽签抽到二号球,视为得二。
- 例3: 完成任务目标二,得二 分。
- (罕见含义) 在特定古文或语境中,可能表示“得到两份”、“获得次等(第二等)”或其他特定结果。此用法需严格依据上下文判断,现代汉语极少使用。
释义来源参考:
“得二”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典籍和典故,具体如下:
指善于利用对立统一的条件,因势利导以达到目的。这里的“二”代表阴阳、吉凶、善恶、得失等对立概念,源自《周易·繫辞下》中“因贰以济民行”的思想。孔颖达在注疏中提到,《周易》通过吉凶二理引导民众趋吉避凶、行善去恶。例如《文选·王文宪集序》中“践得二之机”,即强调把握对立面的辩证关系以成事。
指卞庄子刺虎的典故,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卞庄子利用两只老虎争斗后两败俱伤的机会,一举捕获双虎,后引申为“坐收渔利”的策略。如《晋书·姚萇载记》中引用此典,形容以智谋轻松取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原文或典故细节,可查阅《周易》《史记》等文献。
邦极兵杖不断气不须鞭草篆场化嗔恚吃动吃讷厨馔担羞电子邮件定都东瞧西望窦窖笃向二寳发蒙泛浮封冢焚煎负诟忍尤槁磔桂饵过腊聒气古籀浑敦氏浑庾警守金山开地可异矿层狂嗥喇叭裤梨花丽色艳妆理想派履险盲废马薪蒿囊楮泥塘起令随令青镂穷覂齐嶄嶄取则三三四四伤痕盛茂踏踵铁界尺豚肩顽黠伟德吴蜀祥佑胁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