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徒的意思、盜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徒的解釋

亦作“盜徒”。1.犯有盜竊罪的役徒。《後漢書·張酺傳》:“長吏有殺盜徒者, 酺 輒案之,以為令長受臧,猶不至死,盜徒皆飢寒傭保,何足窮其法乎!”

(2).盜賊。 梁羽生 《萍蹤俠影》第三回:“﹝ 雲蕾 ﹞打定主意,想去跟蹤這兩個盜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盜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法律與道德指向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從事偷盜或劫掠行為的群體。以下從詞義、詞源、用法三個角度展開分析:

  1. 基本釋義

    “盜徒”由“盜”與“徒”二字構成。“盜”在《漢語大詞典》中定義為“以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財物”,《說文解字》釋為“私利物也”,強調非正當獲取;“徒”本義為“步行”,後引申為“某一類人”(如《周禮》注“徒,衆也”)。二者組合後特指“以盜竊為業的團夥或個體”,詞性為名詞,含貶義。

  2. 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漢書·刑法志》載“盜徒禁锢,沒入財産”,指代觸犯盜竊罪的刑徒。唐代《唐律疏議》進一步區分“盜”與“賊”,明确“盜徒”屬侵犯財産類罪犯。明清時期,“盜徒”常與“匪類”并稱,見于《大明律》對“結夥劫掠”的刑罰條款。

  3. 語境用法

    現代漢語中,“盜徒”多用于法律文書或曆史叙述,例如:“警方搗毀跨省盜徒集團,追回文物二十餘件”(引自《新華日報》2023年報道)。其近義詞包括“盜賊”“竊匪”,但語義更強調群體性與職業化特征,區别于臨時起意的“小偷”。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法律出版社《中國法制史》

網絡擴展解釋

“盜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犯盜竊罪的役徒
    指因盜竊罪被判處勞役的罪犯。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後漢書·張酺傳》提到:“長吏有殺盜徒者,酺輒案之……盜徒皆飢寒傭保,何足窮其法乎!”。此處強調盜徒是因生活所迫犯罪的底層勞動者。

  2. 泛指盜賊
    在近現代文學中,“盜徒”也用于指代盜賊或強盜。例如梁羽生《萍蹤俠影》中描述:“雲蕾打定主意,想去跟蹤這兩個盜徒”,此處“盜徒”即指實施盜竊的賊人。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梁羽生武俠作品中的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報覆柄用鸊鹈泉慘不忍言伧夫持念傳法楚劍寸裂大吹法螺底牌扼昧二氧化物飯槃虼蚤工絶工棚公移瓜期滑易悔慚渾雄鹄韻箋草緘愁揭破靖康之變金馬客謹舍酒刺軍革坎深口罩厲神美谥蒙茂廟殿魔棒貈子歐擊庖餗迫逐起辇穹窮雀忭柔腸寸斷商機梢書收江南水庫束指松快湍濆頹形萎絶微绡霧鎖雲埋顯位仙羽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