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簡殘編的意思、斷簡殘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簡殘編的解釋

[broken chapters and paragraphs] 見“斷編殘簡”

詳細解釋

猶言斷編殘簡。 宋 陸遊 《對酒》詩:“斷簡殘編不策勛,東臯猶得肆微勤。”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一折:“則這斷簡殘編 孔聖 書,則常是養蠹魚。”《鏡花緣》第九五回:“ 太宗 有劍士千人,都有萬夫不擋之勇,惜其法不傳。斷簡殘編中雖有一二歌訣,亦不詳其説。”亦省作“ 斷簡 ”。 唐 李紳 《南梁行》:“故篋歲深開斷簡,秋堂月曙掩遺題。” 明 焦竑 《焦氏筆乘·史通》:“勇于信冢中之斷簡,輕于悖顯行之‘六經’。”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至於文字之可以公之於世者,即殘編斷簡,而不忍其沒焉。”參見“ 斷編殘簡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簡殘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文章,尤指古代因年代久遠或保存不善而散佚的文獻。其中:

出處與演變

用法與結構

使用場景

  1. 形容古代文獻因戰亂、火災等損毀後的零散狀态(如“敦煌遺書中多有斷簡殘編”);
  2. 比喻現代事物或作品内容不完整(如“這部手稿隻剩斷簡殘編”)。

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簡殘編,這個詞意思是指經過整理後的殘缺不全的文獻或資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斷(部首:文,筆畫:4)簡(部首:簡,筆畫:5)殘(部首:殳,筆畫:4)編(部首:糸,筆畫:9)。 來源:《斷簡殘編》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文獻整理工作,特指收集散失的文獻或資料片段後進行整理編纂的過程。 繁體:斷簡殘編。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斷簡殘編的字形可能會有些差異,例如“斷”字有時會寫作“斷”,“簡”字可以寫作“簡”,“編”字則有可能寫作“編”。 例句:他們通過斷簡殘編的方法,重新整理了古代經典文獻。 組詞:斷編、簡編、殘編、斷殘、殘簡等。 近義詞:殘篇丢編、殘篇斷編。 反義詞:完整編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