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勇的意思、大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勇的解釋

(1).謂超乎尋常的勇敢。《孟子·公孫丑上》:“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周書·賀拔勝傳》:“諸将對敵神色皆動;惟 賀拔公 臨陣如平常,真大勇也。” 清 黃遵憲 《錫蘭島卧佛》詩:“惟佛具大勇,自棄銅輪王。” ********* 《信箱·引起研究的興趣》:“由大智中産生大勇……才是最堅毅的大勇。”

(2).極為勇敢的人。《呂氏春秋·孟春》:“大匠不斵,大庖不豆,大勇不鬭,大兵不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定義
    “大勇”指超乎尋常的勇敢,強調在重大挑戰或危險面前表現出的無畏精神。例如《孟子·公孫丑上》提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即自我反省後若合乎道義,即使面對千萬人阻攔也勇往直前。
    另一層含義指極為勇敢的人,如《呂氏春秋》中“大勇不鬥”,形容真正的勇者不輕易争鬥。

  2. 與普通“勇”的區别
    普通勇敢可能僅指膽量,而“大勇”更強調智慧與勇氣的結合。如《周書·賀拔勝傳》記載,賀拔勝臨陣神色如常,被贊為“真大勇也”,體現冷靜與果敢的并重。


二、文化内涵與用例

  1. 儒家思想中的“大勇”
    孟子認為“大勇”需以道義為根基,通過自我反思(“自反”)判斷行動是否正當,而非盲目逞強。

  2. 經典案例

    • 周處除三害:傳說周處改過自新、為民除害,被視為“大勇”的典範。
    • 曆史人物:如北朝名将賀拔勝臨危不懼,展現大勇風範。

三、現代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原文或相關成語(如“大智大勇”),可參考《孟子》《呂氏春秋》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勇: 大勇是一個表達勇敢、勇敢無畏的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一個是“大”部,表示大小、偉大的意思;另一個是“勇”部,表示勇敢、勇猛的意思。在漢字拆分的筆畫中,“大”部包含三個筆畫而“勇”部則包含了七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起源。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大勇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采用的是更為繁體的形式。然而,這種繁體字形則不再常用,現代漢字書寫更多地采用簡化字形。 以下是對大勇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表現出了大勇,毫不畏懼地沖向了危險區域。 2. 他是個大勇的戰士,在戰場上永不退縮。 3. 面對生活的困難,我們要有大勇,勇往直前。 大勇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詞,例如大勇無敵、大勇者等。它的近義詞包括勇猛、英勇,反義詞則可以是懦弱、膽小。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