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殣的意思、道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殣的解釋

餓死于道路者。 清 錢謙益 《河南歸德府知府高锵授中憲大夫制》:“頃者夷烽日聞,道殣未息。”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又其敝也,丐夫手珠玉,道殣抱黃金。” 章炳麟 《訄書·商鞅》:“苟曰吾寧國政之不理,民生之不遂,而必不欲使法家者整齊而撙絀之,是則救飢之必待于侊飯,而誡食壺飧者以寧為道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殣”字的本義和文獻用例來解析:

  1. 基本釋義
    “殣”讀作jìn,主要有兩層含義:

    • 餓死:如《左傳·昭公三年》中“道殣相望”,指道路上餓死的人隨處可見。
    • 掩埋或墳墓:根據《說文解字》及段玉裁注釋,“殣”指“道中死人,人所覆也”,即路上屍體被草草掩埋形成的墳冢。《國語·楚語下》韋昭注也提到“道冢曰殣”。
  2. “道殣”的語境含義
    該詞在不同文獻中可有兩種解釋:

    • 饑荒中的慘狀:如“道殣相望”多形容災荒時餓死者橫屍路旁,如《左傳》用例。
    • 道路旁的墳墓:部分注解認為“殣”特指路旁簡易掩埋的墳冢,如《小雅·小弁》中“墐”為假借字,本字即“殣”。
  3. 延伸用法
    該詞常與其他字組合成固定表達,例如“道殣相屬”“道殣相枕”,均強調死亡人數衆多、景象凄慘,多見于描述戰亂或災荒的古代文獻。

“道殣”既可指道路上餓死的人,也可指路旁墳墓,具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核心均與死亡、災禍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殣(dào jìn)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道路的盡頭”。道殣的拆分部首為“辵”和“歹”,其中辵表示“走”,歹表示“壞”。道殣總共有8畫。 道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内篇·大宗師》:“夫道若巨川,河海就道。若捨道而去,道殣也。”這句話意味着如果一個人離開了道路,就會到達道路的盡頭。 在繁體字中,道殣的寫法仍然是“道殣”。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道殣的古字形并不常見,但一般可以按照“辵”和“歹”兩個部首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推斷。 以下是道殣的例句: 1. 沿着這條路一直走,你會到達道殣的地方。 2. 他走進了一片茂密的樹林,一不小心走到了道殣的盡頭。 道殣的組詞可以有: 1. 殣路(jìn lù):指道路的盡頭。 2. 道殣者(dào jìn zhě):指離開道路的人。 道殣的近義詞可能包括: 1. 終點(zhōng diǎn) 2. 盡頭(jìn tóu) 而道殣的反義詞可能包括: 1. 起點(qǐ diǎn) 2. 起頭(qǐ tóu) 希望這些回答能給你提供直接且相關的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