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 齊桓公 至 麥丘 ,遇一老人,問其年歲,雲八十三。 桓公 令其以壽祝。 麥丘 邑人一祝主君甚壽,金玉是賤,人為寶;二祝主君無羞學,無惡下問,賢者在傍,谏者得人;三祝主君無得罪于臣下和百姓。事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後因以“麥丘之祝”指直言之谏。 清 顧炎武 《答徐甥公肅書》:“忘其出位,貢此狂言,請賦《祈招》之詩,以代 麥丘 之祝。”按,《祈招》之詩,見《左傳·昭公十二年》。
“麥丘之祝”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ài qiū zhī zhù,其核心含義是指直言的谏言,常用于表達對他人坦誠建議的尊重或自我謙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源自《新序·雜事四》:春秋時期,齊桓公到麥丘(地名)遇到一位83歲老人,命其以長壽為祝。老人三次進言:
這三條直言勸谏被後世提煉為“麥丘之祝”,象征臣子或百姓對統治者的坦誠谏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新序》原文或顧炎武相關著作。
《麥丘之祝》是一句成語,意指對他人表達美好的祝福和祝願。它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麥丘神,被視為擁有帶來好運和豐收的力量的神祇。
《麥丘之祝》的拆分部首為麥(部首:禾)和丘(部首:土),共計11個筆畫。麥丘繁體字為麥丘。
《麥丘之祝》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五十六·吳王濞傳》中,通過描寫吳王濞唆使隗嚣發動叛亂的故事,表達了對無草木之祟的祝福和願望。
《麥丘之祝》的繁體字為「麥丘之祝」。
在古時候,麥丘之祝的漢字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丘字可能寫作「丠」,但現代通用的寫法為「丘」。
1. 我對你的成功發展表示麥丘之祝。
2. 我在這裡向大家表示麥丘之祝,希望我們都能收獲豐碩的成果。
3. 無論你遭遇何種困難,我都送上麥丘之祝,願你能夠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
1. 麥收:指莊稼成熟并收割的時候。
2. 祝福:表示對他人美好的祝願。
3. 祈禱:懇求神靈或超自然力量給予保佑或庇護。
1. 祝願:對他人表達美好的祝福。
2. 祝詞:希望、祝福的話語。
3. 褒詞:贊美、稱贊的話語。
1. 詛咒:希望對方遭受災禍或不幸的話語。
2. 诋毀:貶低、中傷他人的話語。
3. 貶低:貶損、降低他人價值或地位的言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