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不斷。《漢書·王莽傳下》:“ 莽 乃博徵天下工匠諸圖畫,以望法度算,及吏民以義入錢穀助作者,駱驛道路。”《魏書·賀拔嶽傳》:“ 嶽 密於 渭 南傍水分置精騎,四十、五十為一所,隨地形便,駱驛置之。” 唐 駱賓王 《疇昔篇》:“ 潘 陸 辭鋒駱驛飛, 張 曹 翰苑縱橫起。”《清史稿·禮志九》:“十月,抵 白塔 ,駐 南關 , 蒙古 王以下貢獻駱驛。”
“駱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uò yì,其核心含義為連續不斷、往來不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駱驿”形容人或事物前後相接、連綿不斷的狀态,強調動态的連續性。例如《漢書·王莽傳下》中“駱驿道路”描述人群在道路上接連不斷的情景。
通假字說明
經典用例
曆史語境
多用于描述人流、車馬、信息傳遞等場景,如“駱驿道路”“駱驿飛書”。
常見搭配
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絡繹不絕”,而“駱驿”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魏書》等文獻來源。
《駱驿》是指古代供驿站使用的一種馬車,也用來比喻驿站或官方的驿傳系統。
《駱驿》的拆分部首是馬(馬)和車(車),其中馬的拆分筆畫數為3畫,車的拆分筆畫數為4畫。
《駱驿》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一篇中。“駱驿之舍,百裡之宿。”意指偏遠的驿站。
繁體字為「駱驛」。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駱驿」的古漢字寫法為「駱驛」。
1. 他在駱驿換了一匹新馬,繼續前行。
2. 驿站的員工負責為前來換馬的旅客提供服務。
1. 驿站(yì zhàn):指供驿馬更換和維修的場所。
2. 驿道(yì dào):古代官辦的供傳遞公文和物資的道路。
驿站、驿亭、驿館
驿舍、驿車、驿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