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ass in the lion’s skin;(fig) bully people by flaunting one's powerful connections]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獸。比喻依仗别人的勢力來恐吓人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後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勢或倚仗别人威勢來欺壓人。 北齊 魏收 《為後魏孝靜帝伐元神和等诏》:“謂己功名,難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憑霧積。”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四折:“你隻會拽耙扶犂,抱甕澆畦,萬言策誰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曲波 《橋隆飙》九:“十七八個 宋 家人,大人孩子,都有點狐假虎威,現出一派揚眉吐氣的神态。”
“狐假虎威”是漢語成語,字面指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吓退百獸,比喻依仗他人權勢欺壓或恐吓他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狐狸本身弱小,但通過假借老虎的威勢震懾其他野獸。該成語多用于貶義,形容人借助外力作威作福,自身并無真實能力。
出自《戰國策·楚策一》:老虎欲捕食狐狸,狐狸謊稱受天帝之命掌管百獸,并讓老虎跟隨其後驗證。百獸因畏懼老虎而逃,老虎卻誤以為它們害怕狐狸。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權威詞典。
《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狐狸通過借用老虎的威名來吓唬别人。比喻利用别人的勢力來威脅或欺騙他人。
《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犬、虍、火、丨、又,筆畫是14畫。
《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内儲說左上》,形容戰國時期燕國的宰相鞅龐大的勢力。後來,這個成語成為了普遍流傳的故事和成語,用于形容某人利用他人的威勢來威脅或欺騙别人。
《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狐假虎威」。
古時候漢字寫作「狐假虍威」。
他總是借用公司老闆的名義來威脅員工,簡直是在狐假虎威。
1. 狐狸
2. 虎威
3. 狐狸精
4. 假借
5. 威脅
6. 欺騙
7. 勢力
1. 虎頭蛇尾
2. 虛張聲勢
3. 名不副實
真狐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