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栢枝緑"。
2.顔色的一種。
柏枝綠是中國傳統色彩體系中的專有名詞,指柏樹葉片特有的青翠色澤,屬于冷色調的深綠色範疇。該詞由"柏枝"與"綠"複合構成:"柏枝"特指柏科植物的枝葉,柏樹作為常綠喬木,其鱗狀葉片具有獨特的灰綠色澤;"綠"則是對這種色彩的概括性描述。
從色譜特征來看,柏枝綠介于青黛與蒼碧之間,既有植物色素沉澱形成的穩重感,又因葉片蠟質層反光産生銀灰色調。這種色彩常見于古代織物染色工藝,宋代《天工開物》記載以柏葉配合明礬媒染可得此色。在文化意象層面,柏枝綠常與文人雅士相關聯,元代畫家倪瓚《六君子圖》即以柏枝綠為主色調,喻示高潔品格。
現代色彩學通過光譜分析,測得柏枝綠的典型色值為CIE-Lab:L45-50,a-10至-15,b*20-25,對應潘通色卡PANTONE 19-5911 TPX。該色彩至今仍應用于非遺傳承的草木染技藝,蘇州缂絲研究所近年成功複原了宋代柏枝綠的染制配方。
“柏枝緑”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基本定義
指一種特定的綠色調,常見于古代服飾或器物顔色的調配。根據明代陶宗儀《辍耕錄·寫像訣》記載,這種顔色由“枝條綠”與“漆綠”混合而成。
字形變體
亦寫作“栢枝緑”,屬于同詞異寫形式。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形容“柏樹枝葉繁茂”,但此解釋多見于網絡詞典(如、2),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松柏常青”等成語混淆,需謹慎參考。
“柏枝緑”更确切的含義是古代調色工藝中的一種綠色,而非傳統成語。如需引用其形容植物繁茂的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進一步考證。
按樂按試白梅笆籠八絡闆荒裁與串捏春江花月夜丁快偾驕狗口裡吐不出象牙怪巧盥澣官酒歸投還請寒香洪私讙叫宦學卉汩驕慢交契畿解脊椎俊鳥扣扃跨子樂職憐憫瞢暗明道錢謙益怯夫旗開取勝秋意神色甚為食蘗收貨書扉姝好誰們水壓筍蕨擡估唐臨晉帖湯散剃落題名會涕唾偷合取容晚唐韋布窩集嗚呼無題詩鄉壁虛造霄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