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民間曲調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協。 明 人選輯《玉谷調簧》中收二十馀首。
(2).地方戲曲劇種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調。流行于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一帶。
“耍孩兒”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指成年人故意模仿孩童行為,表現出幼稚或不成熟的态度。常用于批評逃避責任、缺乏擔當的人。例如:“他工作總推脫,簡直是耍孩兒。”
1. 基本概況
耍孩兒又稱“咳咳腔”“嗨嗨調”,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大同、朔州等地)及内蒙古部分地區的古老戲曲劇種,形成至少可追溯至清代嘉慶年間,被專家稱為“戲劇史上的活化石”。
2. 藝術特色
3. 曆史淵源
據傳與昭君出塞故事相關,一說為紀念王昭君而創,另一說因孩童模仿送親場景得名。現存最早班社活動記錄在清代,至今已有600餘年曆史。
需注意與重慶方言“耍娃兒”(指遊手好閑者)區分,二者發音相近但含義不同。
《耍孩兒》是指玩耍、嬉戲的意思。用于形容孩子玩鬧、嬉戲的場景。這個詞一般用在北方方言中。
《耍孩兒》這個詞的部首是“耒”,拆分成“耒”和“子”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耍孩兒》一詞源自北方地區的方言,代表了孩子玩鬧、嬉戲的特定詞彙。
《耍孩兒》不常見于繁體字中,一般使用簡體字書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是《耍孩兒》這個詞并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
1. 小明興緻勃勃地和朋友們一起耍孩兒。
2. 放學後孩子們相約去公園裡耍孩兒。
1. 孩兒:指孩子的意思。
2. 耍酒瘋:形容喝酒後放縱、瘋狂的行為。
3. 耍寶:表現出逗樂、搞笑的行為。
1. 嬉戲:表示玩鬧、娛樂的動作。
2. 玩耍:指以娛樂、遊戲的方式消遣。
嚴肅:指不嬉笑、不玩鬧,保持嚴肅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