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eshwater] 几乎不含盐的水
(1).含盐分极少的水。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求那跋陀罗》:“乃随舶泛海,中途风止,淡水復竭,举舶忧惶。”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大副同志!第一号淡水仓增加了半呎水!”
(2).见“ 淡水交情 ”。
淡水(dàn shuǐ)是汉语中具有多维度释义的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学范畴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淡水特指「溶解性固体总量低于1000毫克/升的水体」,该标准被国际水文组织采纳为淡水与咸水的划分基准。此定义涵盖江河湖泊、浅层地下水等天然水体,与海水形成物质含量层面的对立关系。
二、日常语用延伸
《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1992)记录其引申义为「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天然淡水」,包括饮用水源、农业灌溉用水及工业用水三大应用场景。该释义强调其作为生存资源的实用价值,如「淡水危机」「淡水生态系统」等现代复合词的形成均基于此概念。
三、文化符号隐喻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收录其象征性用法,例如「淡水之交」比喻君子间淡泊而持久的交往关系,典出《庄子·山木》中「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哲学表述。这种文化引申体现了汉语词汇由物质概念向精神领域的语义迁移现象。
淡水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淡水的核心特征是含盐量低,不同标准定义略有差异:根据极高权威性资料,淡水指盐分含量小于0.5g/L的水()。这类水包括天然水源如河水、湖水、井水、雨水等,可供人类直接饮用()。
2. 资源分布 全球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3%(),主要分布在冰川、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其中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1%,凸显其稀缺性()。
3. 引申含义 在文学或成语中,“淡水”可比喻缺乏历练的人。例如“淡水之交”形容浅薄的交情,或形容人未经世事磨练()。
4. 其他特殊指代 部分地区将“淡水”作为地名使用,如台湾台北市的淡水区,历史上曾是重要贸易港口()。
补充说明
襃録报数倍贷变机波磔不戁不竦茶褐色车辂骋辔冲漠无朕重席出刺惙怛伤悴焠轮脆生生黨首大诺登歌登途刁掯贰珍讽咏根干阁压关门节蛟室讥短嶻嶻饥坑鲸鹏客刺溃溢冷眼旁观两刃列女前路软垂垂沙鸥翔集筮盍失张失志守产鼠胆书颠私面肃遏素封碎云肃谒儓佟踏心通班土符酴清土朱外遇未笄香火姻缘缃匳小白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