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菱角易落,故民諺有“七菱八落”之語。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菱落》:“菱角最易落,故諺曰:七菱八落。前人以對十榛九空,工切無比。”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曾憶一書七零八落作七菱八落,謂菱角熟時無不自落。”
“七菱八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該成語原指菱角成熟後容易自然脫落的現象。因菱角通常在農曆七月開始成熟、八月大量脫落,故民間有“七菱八落”的諺語。後引申為形容事物散亂無序的狀态,如物品擺放雜亂或局面混亂。
部分文獻指出,“七菱八落”可能是“七零八落”的早期形态或方言變體,兩者均表達“散亂不整”之意,但前者更側重自然脫落的過程,後者更強調結果狀态。
提示:如需具體文獻例句或方言用例,可參考《兩般秋雨盦隨筆》等清代筆記(來源見、4、6)。
《七菱八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物品破爛不堪、殘破不全的樣子。
根據六書拆解法,成語《七菱八落》可以拆分為:“七”、“菱”、“八”和“落”四個部分。其中,七的部首是一點水,并且它由兩筆構成;菱的部首是一絲絲,它由七筆構成;八的部首是一橫并二點,它由二筆構成;落的部首是艹,并且它由五筆構成。
《七菱八落》最早出現在古代雜劇《漢宮秋》中。它源自中秋節傳說,該故事講述了嫦娥奔月的傳說。起初,嫦娥還是人間仙子,她每年中秋之夜都會把到那一年的果品菜肴外賣到人間賣,用來供奉天上的仙神。根據古代的漢字形體和傳統的寫法,繁體字《七菱八落》的寫法為「七菱八落」。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七菱八落》這個詞來說,古人的字寫法更加圓潤,更傾向于線條的連續。這種書寫方式要比現代的簡化字書寫要繁複一些。舊時的《七菱八落》寫法可能會更加細緻入微,書寫時更注重線條的流動美感。
這裡有一個例句來幫助理解《七菱八落》的意思:他的衣服七菱八落的,看上去真的很破爛。
與《七菱八落》相近的組詞有:破爛、殘破、破舊、攤破等。
與《七菱八落》近義詞有:殘破不堪、破爛不全、殘缺不全。與《七菱八落》反義詞有:完整無缺、光鮮亮麗、完美無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