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黨人碑的意思、黨人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黨人碑的解釋

宋哲宗 元祐 元年, 司馬光 為相,盡廢 神宗 熙甯 、 元豐 間 王安石 新法,恢複舊制。 紹聖 元年 章惇 為相,複 熙豐 之制,斥 司馬光 為奸黨,貶逐出朝。 徽宗 崇甯 元年 蔡京 為宰相,盡複 紹聖 之法,并立碑于 端禮門 ,書 司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狀,後因星變而毀碑。其後黨人子孫更以先祖名列此碑為榮,重行摹刻。 明 何景明 《寄李郎中》詩:“海内競傳《高士傳》,朝廷誰訴黨人碑。” 柳亞子 《感事呈冶公用進退格》詩:“千載炎涼廷尉客,一門生死黨人碑。”參閱《宋史·徽宗紀》、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蔡京擅國》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黨人碑”是北宋時期政治鬥争的産物,其曆史背景和含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黨人碑(又稱元祐黨籍碑)是宋徽宗崇甯元年(1102年),宰相蔡京為打擊政敵,将司馬光、蘇轼等309人列為“奸黨”,并将其“罪行”刻于石碑,立于端禮門,以此公開貶斥舊黨成員。

二、曆史背景

  1. 黨争起源:北宋新舊黨争始于王安石變法(1069年)。新黨主張改革,舊黨(以司馬光為首)反對變法,兩派交替掌權,矛盾激化。
  2. 立碑目的:蔡京掌權後,借“紹述新政”之名,通過立碑将舊黨成員定為“元祐奸黨”,禁止其子孫入仕,并銷毀舊黨著作。

三、碑文内容與影響

四、文化意義

後世常以“黨人碑”象征政治迫害或派系傾軋,如明代何景明詩句“朝廷誰訴黨人碑”即暗喻此類現象。部分文獻也将其引申為“忠誠正直者的象征”,但此含義與曆史事件關聯較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注:如需了解完整名單或學術考據,可參考宋代史書《宋史》及現代研究文獻(如的學術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黨人碑的意思: 黨人碑是指中國古代石刻碑文中關于政黨成員或政治組織的紀念碑。這些碑文通常用來表達對政黨活動的贊美或對政黨成員的紀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黨人碑的部首是“黽”(犭)和“心”(忄)。其中,“黽”表示猜忌、疑慮,而“心”表示心思、情感。黨人碑的整體部首是由這兩個部首組成。 來源和繁體: 黨人碑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文化,具體的出處可能有很多。在繁體字中,黨人碑的“黨”字會被寫成“黨”(帶有雙耳的“尚”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黨人碑的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漢字的進化使得字形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因此古代的黨人碑字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例句: 1. 這座黨人碑記錄了古代政黨活動的輝煌曆史。 2. 這個地方有一座黨人碑,上面刻有許多政黨成員的名字。 3. 我們應該保護好這座黨人碑,它是我們曆史的珍貴見證。 組詞: 黨派、黨徽、黨員、黨章、黨綱、黨風等。 近義詞: 政黨紀念碑、政治組織紀念碑。 反義詞: 無政府主義、無黨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