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愍的意思、矜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愍的解釋

同“ 矜憫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目使之去”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主上矜愍 豫州 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濟其患,而 豫州 私獨飾情,愆德隳好。” 晉 李密 《陳情事表》:“願陛下矜愍愚忱,聽臣微志。”《北史·魏彭城王勰傳》:“窮鳥投人,尚或矜愍,況諸王如何棄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矜愍”是一個文言詞彙,讀音為jīn mǐn,意為哀憐、同情,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表達對他人困境的憐憫或懇請對方體恤的語境。

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矜”:此處讀作jīn,意為“憐憫、憐惜”(如《陳情表》“願陛下矜愍愚誠”),與另一讀音qín(表慎重)或guān(通“鳏”)不同。
    • “愍”:同“憫”,指“哀憐、體恤”,如《三國志》中“主上矜愍豫州之身”。
  2. 古籍用例

    • 李密《陳情表》:“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
      此句以“矜愍”懇請帝王憐憫其苦衷,是經典用例。
    • 《北史》中“窮鳥投人,尚或矜愍”,比喻弱者投靠時理應得到同情。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奏章、書信等正式文體,表達對他人不幸的同情,或請求上位者寬恕、體恤。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引用古文或仿古語境中可見。

  4. 注意事項

    • 與“憐憫”相比,“矜愍”更顯莊重文雅,屬書面語。
    • 注意區分“矜”的不同讀音及含義,避免混淆(如“矜持”讀jīn,但“矜伐”讀jīn表自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成語關聯(如“矜貧恤獨”),可參考《漢典》或《文選》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矜愍》的意思

《矜愍》(jīn míǔ)可指惋惜、同情、憐憫。它傳達了對他人不幸的感到悲傷和同情的情感,帶有一種憐憫的意味。

《矜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矜愍》由兩個部首組成,矛(zhǎo)和心(xīn)。它有15個筆畫。

《矜愍》的來源

《矜愍》是漢語詞彙,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矜(jīn)最初是指惋惜、同情,而愍(mǐn)則是表達憐憫之情。這兩個字合并成《矜愍》後,形成了一個同義詞的概念。

《矜愍》的繁體

《矜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矜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矜的寫法為「斤」,愍的寫法為「忞」。通過演變和發展,它們的字形逐漸改變,形成了現代的寫法。

《矜愍》的例句

1. 看到那位老人獨自坐在公園裡,我感到矜愍之情油然而生。

2. 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時候,他總是能懷着矜愍之心關心他人的困境。

與《矜愍》相關的組詞

1. 憐憫(lián mǐn):表達同情和憐憫的感情。

2. 惋惜(wǎn xī):指對不幸遭遇或損失感到悲傷和遺憾。

3. 同情(tóng qíng):指對他人的不幸和困境能夠産生理解和同情。

《矜愍》的近義詞

1. 同情(tóng qíng)

2. 憐憫(lián mǐn)

3. 惋惜(wǎn xī)

《矜愍》的反義詞

冷漠(lěng mò):指對他人的不幸和困境缺乏同情和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