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登門拜谒。 清 顧炎武 《贈孫徵君奇逢》詩:“門人持笈滿,郡守式廬頻。”參見“ 式閭 ”。
“式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詞義解釋
“式廬”意為登門拜谒,指對他人的禮節性拜訪。其中“式”表示恭敬、遵循禮節的姿态,而“廬”指房舍,特指簡陋的居所(如田中小屋或守墓時的臨時住所)。合起來即表達對他人住所的恭敬探訪。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清代顧炎武的詩句:“門人持笈滿,郡守式廬頻。”(《贈孫徵君奇逢》),描述地方官員頻繁登門拜訪孫奇逢的情景。
關聯詞彙
現代應用
該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出現于古籍或研究性文本中。理解時可結合“式”(禮節)與“廬”(居所)的本義進行推導。
需注意,部分詞典(如)标注了拼音“shì lú”,但實際語境中讀音可能隨方言或時代變化略有差異。
《式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圍牆很高的廬”,也可以指高大的房屋或宅邸。
式廬的部首是“廣”,總共包含了15個筆畫。
式廬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歸?”
式廬的繁體字為「式廬」。
在古時候,式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常見的寫法為「時廬」。
他建造了一座式廬,高聳入雲。
構築式廬、式廬豪宅、式廬圍牆
高樓大廈、宏偉府邸、壯麗居所
破舊小屋、簡陋住所、簡易棚屋
【别人正在浏覽】